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经典名著遇冷 暑期中学…
名著翻拍屡引争议 专家…
名著新解:曹操为何用薄…
名著翻拍:“非诚勿扰”
侯文咏新解名著:水浒是…
王秀芹:名著改编岂能“…
商务印书馆推“中华现代…
名著被大学生遗忘了吗?…
中国拟推中华现代学术名…
名著之中探民风 《红楼…
最新热门    
 
名著翻拍:是折腾还是升腾?

时间:2010-8-2 10:14:52  来源:不详
随着高希希版《三国演义》和李少红版《红楼梦》的杀青,经典名著的翻拍再度成为热潮。而新版《红楼梦》与《三国演义》的火爆,也给同期上映的浙江版和明年才问世的张纪中版的《西游记》带来了压力。然而无论是新“三国”还是新“红楼”,在热播之余都引起了不少的争议:对原著的改动、人物的选角以及服饰的配搭,对白和台词等等,都受到了部分观众的质疑。近日网络上对于新版红楼梦的“黛玉裸死”的讨论更是把究竟名著翻拍是对经典的致敬还是亵渎这个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2010年被称为“名著重拍年”,如何看待影视界的名著重拍现象? 

以亵渎始以致敬终

□秦一

要讨论经典名著的翻拍,就必须先定义什么是经典。一般来说,所谓“畅销书”是被当代的大部分读者所认可的,而从这个角度来说,“经典”则是被历史这个读者认可的,在历史上能经久不衰、众口相传的书,才能被称作是经典名著。而包括《三国演义》、《红楼梦》在内的四大名著都无一不是这样的经典。

既然是经典,那么长久以来,无论是《红楼梦》还是《三国演义》,都已经在大部分读者的心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形象了———比如说红脸长髯的关羽,弱不禁风的林黛玉。而颠覆这样的形象,抑或是改变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情节,都不免招致一些质疑。然而,质疑之余,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名著翻拍成风?

平心而论,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第一,在国家提倡“重读经典”的大文化背景下,近年来如《品三国》、《论语心得》、《明朝那些事儿》甚至《揭密红楼梦》等都在重读历史,重读名著的书籍大受欢迎,这让电视剧、电影行业看到了重拍经典的市场,同时也可能在题材上获得政策的支持。第二,在张纪中版一部部翻拍的金庸著作的电视剧后,电视剧市场似乎面临着一个古装戏的空白,或许是剧本不够优秀,抑或是在根本上的减少,都使导演们看到了“创新不如翻拍”,辛苦创作却“吃力不讨好”,倒不如直接借用经典的故事来吸引观众。如此看来,“翻拍”经典既有市场,又有政策的支持,在故事创作上又省力,何乐而不为?

然而如此商业化的动机,能真正拍出接近甚至超越经典的新版“名著”吗?这种动机本身,便已经是对经典的亵渎了。尽管如此,翻拍经典的结果却是良性的———在翻拍过程中,任何一点对名著的改动都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社会大众对名著的重新聚焦,在李少红导演对黛玉裸死“很震撼,很现代”的翻拍的同时,也为经典名著适应现代审美提供了一条不同的道路。而网络上对“新三国”,“新红楼”的积极反应从另一方面也证明了这些“经典”在我们这个时代依旧是众口相传的,翻拍也成了“经典”们的试金石,再一次证明了经典之所以为经典。

不得不说,以亵渎始的“名著翻拍”,结果是对名著的致敬。(秦一)

 

导演的“救命稻草”

□张尉心

重拍名著在你死我活、“收视率为王”的中国电视剧行业,一下子成了导演们跃跃欲试的香饽饽,有它天然的优势所在。

首先,名著的群众基础好。老版四大名著电视剧深入人心,喜爱四大名著的中国人不计其数,依靠已有的观众群和读者群也可以保证不赔,这是投资方对于重拍名著创收的信心来源。另外,重拍名著有小说故事作底,导演不用重新创作剧情,这一下子省了很多精力。

近年来,口碑好、收视率高的剧集屈指可数,往往一部好的电视剧成功了,一大批类似题材的电视剧就马上跟风播出,题材重复,故事老套,让观众很快就没了耐心。所以,曾经在中国电视剧史上创下辉煌的四大名著题材,在收视大战愈演愈烈的今天,一下子成了导演和投资人们的救命稻草。

然而如今的名著翻拍,和二十年前的名著电视剧创作相比,绝不能同日而语。1980年代,一部《西游记》几乎拍遍了中国大好河山,王扶林导演创作《红楼梦》,带着一众演员接受红学名家长期的授课,演员的一颦一笑都是沈从文、周汝昌这些名家亲授的结果。今天《三国》、《红楼梦》剧组尽管坐拥上亿投资,但为了赶制作、播出,难得再像当年那样精雕细琢、一丝不苟。

从影视编剧规律来说,一部伟大的小说未必适合作为故事搬上荧屏。以《红楼梦》为例,曹雪芹表现的是中国人的精神体系,如果导演仅停留在把《红楼梦》当成说故事的层面,也就不怪别人质疑导演读不懂《红楼梦》了。

盲目的翻拍让新剧没有新意。一个令人无奈的现状是,“收视率为王”的法则充分利用注意力经济,越是争议的,就越是挣钱的,必要时候连观众的骂声也能给剧集创造收视率新高。这种怪现象源于中国电视剧行业的发展瓶颈:剧本质量低下,高素质艺术人才青黄不接。

摆在眼前的问题是,当下电视剧行业的乱投医,把四大名著草率地翻拍一轮之后,该怎样解电视剧长远发展之需?又该如何发展传统文化和继承中国人的“名著情结”?———在可见的未来,依然找不到可见的答案。(张尉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