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全国大中小学将增加经典
钱钢经典作品《唐山大地
经典“剩饭”何以占据假
改编经典需怀敬畏之心
选拔人才 创意经典——
经典名著遇冷 暑期中学
《读点经典》:享受深度
马派经典剧目《四进士》
忠实却没味儿 新《红楼
詹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
最新热门    
 
经典诵读莫重形式

时间:2010-8-19 11:11:01  来源:不详
服装、腔调、动作整齐划一,这是常见的小学生经典古诗文集体诵读的场景。近些年,中华经典古诗文在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抵御道德信仰缺失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各级教育机构也开展了经典诵读等活动。但是据记者观察,一些部门和学校在组织中小学生进行这项学习时,存在一些过分重形式的现象。 


  日前,在山东潍坊召开的“中华诵·经典诵写讲”研讨会暨中华经典教育全国校长论坛上,几位中小学校校长和教师,在交流时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他们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现在的经典诵读活动很多是项目制和课题制,学校和有关教育部门很重视如何出成绩,如何向上级汇报。而验证一项工作的好坏,组织一次活动进行整齐划一的表演就是一种最好的办法。为了整齐,让学生反反复复练习,有的时候不仅是声音,甚至手势、头的摆动也要求一致,甚至还要拿出钱来做统一的服装。


  另外,部分教师对于一些经典篇章的理解并不到位,只是片面注重效果,也是造成过份追求诵读形式的一个原因。


  中华经典诗文是几千年来灿烂文明与祖先智慧的结晶,儿童期是机械记忆的黄金阶段,如果能够记下一些名篇名句,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感悟印证,是会对其一生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的。


  不过,现在的孩子信息来源渠道多种多样,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从各种渠道吸引各种杂七杂八的知识养分,或者有益或者有损。对于这样的儿童少年,若再以刻板面孔严肃传授经典,要求他们如过去私塾般集体诵读,恐怕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另外,除去过份讲究形式,对于经典诵读的篇目,目前还是过于单一。许多中小学并没有专人对适合的篇目进行挑选,大部分都是放在语文课上由语文老师指导,或者放在少先队活动课上。


  而一些诵读篇章的内容,明显已经不适用于当代,但是因为缺少“把关人”,老师往往是囫囵教,学生糊涂学。甚至加入考试这种手段,结果是让学生感觉又增添了一种学习负担。


    本报记者 李新玲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