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李冰:中国作协正谋划八…
李冰:培养高素质文学人…
什么样的人才配穿“黄马…
《姊妹观音》演员选拔 …
博士生通过引进人才面试…
壤塘开展藏传佛教石雕艺…
新疆文物修复濒临失传 …
新疆文物修复濒临失传 …
明皇后选拔严格 落选者…
软件公司建人才公寓留住…
最新热门    
 
选拔人才 创意经典——记青年剧本创意工作坊

时间:2010-7-24 10:30:39  来源:不详

《雷雨》

《茶馆》

《茶馆》

《原野》

《日出》

《哈姆莱特》

《龙须沟》

《恋爱的犀牛》

《两只狗的生活意见》

北京王府井大街一片繁华。紧邻的东方广场东侧,一座隶属于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小剧场——东方先锋剧场内,四周的灯光渐渐黯然,几个清晰的面孔在舞台中央一字排开。随着主持人的悄然退场,“砰…砰…砰,我真的揍了他……热乎乎的,痒丝丝的好像揍在一只大山芋上……”一段段声情并茂的演员对白,把看台上若隐若现的观众拉回到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故事发生在中国西南边陲一个叫做腾冲的小县城……

这是2010年由北京市文联、北京市剧协主办,北京青年戏剧工作者协会、东城区文联承办的北京首届剧本创意工作坊系列演出活动中的一场。北京剧协近日举办了“致敬与期待——剧本创意工作坊”系列活动。该活动是北京剧协以北京青年戏剧节为背景创建的一个扶植剧本创作、培养新一代剧作者的重要平台。

在持续10天的剧本朗诵、现场互动交流、专题讲座等一系列活动中,来自中央戏剧学院的师生、北京戏剧界编导、专家学者以及普通观众和创作者进行了一次次热烈的交流和碰撞。

以青年编剧为中心  聚集各方人才

俗话说,剧本剧本,乃一剧之本。剧本在戏剧中的基础性作用毋庸置疑。“一部得到多方好评的话剧关键是剧本的好坏。创作一个好剧本,编剧很重要。当下话剧走下坡路,没有一批好编剧,尤其是没有一批好的青年编剧是制约话剧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北京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杨乾武如是认为。

对此,《剧本》月刊主编温大勇在“全国剧本创作和剧作家现状信息交流会”上也指出:戏剧编剧队伍的人才流失让人心痛。在整个社会浮躁心态的作用下,在名利的诱惑下,很多年轻的优秀编剧在出名后,就转向影视界。于是戏剧编剧的年龄、观念日益老化。目前,国家精品工程剧目中的作者很多都在五六十岁。 

编剧罗怀臻曾在“2008年全国戏曲编剧高峰论坛”上感叹,在这次与会编剧中他还是最年轻的。20年了,他还是最年轻,表明了当下青年编剧人才的缺乏。对此,人称“巴蜀鬼才”的著名剧作家魏明伦呼吁重视戏曲编剧在剧目创作中的地位,再次提出了他的“编剧主将制”。

“以青年编剧为中心联合各方面的人才,为创作的剧本服务。”本次活动主要负责人之一林蔚然女士说。

本次活动艺术总监、著名先锋戏剧导演孟京辉说,“举办剧本创意工作坊的目的是为青年戏剧编剧人才创造展示才华的平台。”

活动期间,来自中央戏剧学院的博士研究生俞露携带自己编剧创作的话剧作品《纳斗渣》参与演出交流,俞露告诉笔者:“全程参与了舞台创作的整个过程,这对自身来说是一个挑战,参加本次活动很多方面得到了锻炼,让自己的作品有了展示的空间。”

剧本类型丰富  相声剧成为亮点

据了解,首届剧本创意工作坊活动期间,有22部戏剧作品与观众见面,除了开幕式演出的2部作品之外,还包括:青年原创戏剧单元作品12部,戏曲原创单元作品4部,国际单元作品4部。这22个剧本的编剧都是青年人,它们当中既有观众们熟知的、年轻导演黄盈编剧具有传统风格的《卤煮》,也有《六里庄艳俗生活》、《玛莎小姐和她的影子剧团》等新编原创剧目。

北京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杨乾武告诉笔者,所有剧本是经过面向社会征集、严格评选产生的。“在组委会挑选剧本的时候,更多地是看重剧本的文学性和创意。”林蔚然女士说。

本次活动入选的剧本类型多样,特别是相声剧成为一大看点。甄由川、吴嵩合作的《相声不演义之清末那些事儿》和东东枪编剧的《六里庄艳俗生活》等,引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话剧研究专家刘平的特别关注:“相声剧这种表演形式,在北京的话剧舞台上也是不多见的,在本次活动中见到感觉很有意思。”

话剧《六里庄艳俗生活》是编剧东东枪创作的第一部相声剧。它根植于数年前赢得网络热捧的音频博客作品《六里庄人民广播电台》,以相互独立而又前后相继的几段相声与独白组成。故事的时代背景设置在唐朝,一群生活在国都长安城东六里的小人物们纷纷登台,讲述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人生片段。

然而,就全国剧本创作现状而言,《剧本》杂志社2009年的分析报告认为,主要问题是:1、观念陈旧;2、缺少资金;3、缺少机会;4、缺少支持。以吉林省为例,据有关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初,号称戏剧大省的吉林省,因为当时创作队伍庞大且强大,有省、地、县三级剧本创作队伍,队伍年轻,产量也高,全国的得奖率也高,也造就了一批全国知名的剧作家。可是目前,据统计,全省能够写大戏的不足10人,而10人中约有一半在潜心创作电视剧,只有5人左右青睐于舞台剧本的创作。而且,现在的青年作者挑不起大梁。 

“青年编剧有创作热情,很有创新意识,但是有的时候会有一些不成熟的表现,这样的活动形式有助于他们快速成长,充实到话剧编剧的队伍中来。”刘平兴奋地谈道。

创意无极限  创作有底线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北京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杨乾武说:“青年编剧如何创作出好的剧本,创意是亮点。”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话剧研究专家刘平认为:“新时期话剧创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好的话剧作品越来越少。”

同样谈到创意问题,国家话剧院院长王晓鹰曾说:“新世纪戏剧,创新再次成为了关键词。”

纵观中国戏剧发展历史,20世纪70年代的话剧《于无声处》、80年代的京剧《曹操与杨修》、90年代的话剧《商鞅》以及《恋爱的犀牛》、新世纪以来的话剧《开心麻花》系列等,这些在各个时期引起强烈反响的剧目,都是那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创新之作。正如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牧所说:“30年来涌现出来的优秀获奖剧目,都在不同程度上得益于创作观念的转变和革新。”

话剧《纳斗渣》故事发生在1942年的云南腾冲。日军占领腾冲县城,纳斗渣为报私仇,投靠了日军,想借日本人的手杀死游击队长大蓝……经过一番曲折,向来没有血性的纳斗渣最后葬身火海,被追认为烈士。

这样一个故事,在时代背景、人物设置、文本价值、演员表演等各个环节,都引起了观众、编剧、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甚至唇枪舌战。

来自北京某公司的话剧爱好者张明认为:“这样一个小人物很真实,很有人性。”小张的话,引起不少年轻观众的共鸣。

然而,杨乾武指出,人性必须放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来考量。正如陆川导演的电影《南京!南京!》一样,故事发生在日军侵华的大背景,纳斗渣这样一个投靠敌军的小人物,最后成为了烈士……这在历史观上是绝对错误的导向。

一席慷慨激昂的发言,让年近古稀的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荫宇也站了起来,她激动地向在场观众讲述了自己童年苦难的遭遇。当满含热泪的她说到当年自己父母被日军毫无理由地打了两个巴掌,直到临终都不知道为什么而无法瞑目时,她告诫到:“青年编剧在创作中,不要为了艺术的追求与探索,去解构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

来自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的陈小玲副教授讲到,艺术创作就是要有争鸣,年轻人更要从争鸣中得到启示,希望更多的年轻编剧能在这样的平台上来展示自己。

连续看了多场演出的王先生对笔者说:“这样的形式很好,以前是花钱走进剧场看话剧,现在是免费参与前期创作活动,还能与主创人员等近距离地探讨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觉得特别亲切,收获也很多。”(韩杰)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