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宗教信仰 >> 佛教 >> 正文
湖北竹溪县:发现三座汉…
贵州考古首现楚墓 出土…
河南曹操墓发掘告一段落…
河南曹操墓发掘告一段落…
河南曹操墓发掘告一段落…
考古队领队亲述魏武王常…
考古队领队亲述魏武王常…
考古队领队亲述魏武王常…
“禹会诸侯于涂山”发现…
专家四疑点拷问曹操墓 …
最新热门    
 
襄樊出土的铜羽人与楚地巫术

时间:2010-1-15 11:48:58  来源:不详

2008年襄樊内环西路考古出土的铜羽人,是我国首次发现的三国羽人像

二○○八年十一月,襄樊长虹路菜越墓地一座三国时期大型砖室墓出土的一件模型陶楼,其院落大门和小门上共浮雕五个羽人,除发型装饰不同之外,与铜羽人的形象几乎完全一致

  中国佛教新闻网讯 2008年襄樊内环西路考古出土的铜羽人,是我国首次发现的三国羽人像。其臂生羽毛,颈、腕带佛珠,形象地再现了东、西方“巫”、“佛”文化的融合,既是三国楚地巫术文化发展演变的结果,又是三国襄樊中上层社会佛教流行的见证,也是目前佛珠传入我国唯一最早的物证。

  铜羽人出土于襄樊市樊城区王寨居委会贾巷自然村的一座砖室墓中,为青铜质实体。从整体上看,其身体微下蹬且前倾,动作似为用力向前飞奔状。

  铜羽人的铸造、加工,或因体量小而显得简单且不甚精细。其双腋下各铸一个前后对穿的圆孔,应为系绳所用;背面无纹饰、欠光滑;两侧尚可见一条铸造的纵向范缝痕迹,可以断定该羽人为双面合范浇铸而成。其浇、冒口可能在足底,只是已磨平,看不到痕迹。其铸造使用年代因缺乏相关的类型作比较而不可详考,只能依据出土该羽人的墓葬年代推定其大致在三国时期。

  铜羽人的功能性质应与楚地巫术密切相关。三国羽人当是战国楚羽人及汉羽人的继承和发展。学界一般认为楚羽人乃楚巫术“引魂升天”的产物。《楚辞远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王逸注云:“人得道身生毛羽”,洪兴祖补注曰:“羽人,飞仙也”。可见羽人即飞仙。古人以为灵魂不死,并想象出飞仙这种能够引导人的灵魂升天、使人长生不老的神。古文献中有诸多关于楚俗尚巫的记载,如《汉书地理志》:楚地之民“信巫鬼,重淫祀”等等,此不赘述。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资料两方面来看,引魂升天以及招魂、避邪等巫术之风自战国盛于楚,并对后世楚地文化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国考古发掘出土最早的羽人,是江西新干商代大墓中的玉雕羽人,说明羽人的出现至迟在商代。有学者考证,灵魂升天的观念虽炽于商代,然商人的观念是人死后灵魂直接升于神界,及至周代观念发生变化,灵魂不再能够直接升于神界,才需要“招魂”、“引魂”。因此,商羽人当与“引魂升天”无关。新干商羽人乃人鸟复合体,学术界普遍认为与古代神话传说和鸟图腾崇拜有关,或以为是先越民族的鸟图腾,或以为苗民的祖先神驩头雕像。

  目前尚未见到西周的羽人形象。自战国以降,因楚国“引魂升天”等巫术盛行,羽人形象也就逐渐多了起来。楚人为什么会创造出这种人鸟复合体作为引魂升天的飞仙,大概与鸟鹰的腾飞功能、楚人对凤鸟的崇拜等有关。从楚羽人的人鸟复合体与江西新干商代羽人具有相同的特征来看,也有可能是周代的楚人,接受了商羽人形象为基础,创造出“引魂升天”的人鸟复合体羽人形象。

  据《三国志》等文献记载,三国时代巫术依然炽盛。但三国的羽人形象,却未曾见过。本次襄樊出土的这件铜羽人,是三国羽人的首次发现。该羽人与汉羽人特点相同,已脱胚于战国楚羽人的人鸟复合体,是双臂生羽的人首人身形象。其虽不是楚人的作品,却有深刻的楚文化印记,是楚地宗教意识、巫术观念发展演变的产物,是楚、汉文化的传承。这个铜羽人可能是挂在死者的颈部或胸前,目的是帮助引导亡灵升天的。其后在樊城三国墓出土的模型陶楼门上发现的俘雕羽人像,也与该羽人具有同样的功能性质。其模型陶楼是供死者亡灵享用的,在陶楼庭院门上浮雕羽人像,目的就是引导亡灵升天,冀以达到天国乐土,永享幸福。

  为弄清铜羽人的功能性质,我们把这个小小羽人拍照放大进行观察,令人惊奇的是羽人颈部和手腕上佩带的串珠清晰可见,尤其是颈部串珠的颗粒大而圆,与后世佛像和高僧身上佩带的佛珠非常一致。这会不会就是佛珠?如果是,那么这个铜羽人又同时具有佛像的性质,应是佛像传入楚地与巫术文化结合的产物;如果不是,这个三国铜羽人佩带串珠应作何解释?为此,我们通过网络请北京大学张保胜先生指教,张先生在观察照片后不仅明确回答铜羽人所佩带的串珠就是佛珠,而且还进一步指出这个羽人应是一个女性,其外突的生殖器,呈三角外突的状态,非男性的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