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故事 >> 历史故事 >> 正文
明朝选皇后要过哪七关“
为何明朝人手都会有春宫
明朝稀罕事:大臣在皇帝
“太监义会碑”出世:明
剥光皮剃掉毛洗干净:李
历史回眸:清朝宫廷四大
明朝宫女所受提铃和板著
明朝共有十六帝 为何北
明朝灭亡 真的是因崇祯
对永乐大帝求婚敢说不 
最新热门    
 
明朝宫禁隐秘生活:皇帝和妃嫔吃的美食什么样

时间:2010-3-3 11:05:44  来源:不详
倍觉冤枉的刘若愚为给自己辩护,便拿起笔,列举许多宫中事实,说明自己一心于文事,忠于职守,而绝不是魏、李私党。全书结稿后,定名《酌中志》,刘若愚以此申诉冤屈。不久,刘若愚真的被无

罪释放。



《酌中志》全书24卷,真实地记述了明代宫中皇帝、皇后、嫔妃、太监、宫女的宫中活动和明宫宫殿、内廷职掌、饮食好尚,内宫书籍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极具史料价值的反映明代宫廷生活的著作。这种著作出自生活在深宫而掌管文书笔墨、熟谙宫妃内幕的太监之手,更是难能可贵。



刘若愚在《酌中志》火集中专谈明宫饮食好尚,从正月到十二月,逐月叙述,生动翔实,令人信服和叹服。



寒冬正月,身穿葫芦景补子和蟒衣的宫眷内臣不惜一二十日的费用,热衷于蒸点心,储藏生肉。这一活动是从腊月二十四以后开始,直到正月佳节。腊月三十日是岁暮,宫中互相拜祝庆贺,称为辞旧岁。辞旧岁十分热闹,大吃大喝,鼓乐喧天,人人开怀。



明宫正月好饮椒梧酒,吃水点心,即扁食,就是人们常吃的饺子。水点心中个别的包一二个银钱,吃到的人被认为来年一年吉利。新年时,通常吃百事大吉盒儿,就是将柿饼、荔枝、圆眼、栗子、熟枣等装在盒子里。驴头肉也是必吃的,用小盒盛装,宫中称

吃驴头肉为嚼鬼,因为俗称驴为鬼。



明宫正月初七日是人日,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宫中要吃春饼和菜。两天后,宫中开始耍灯市卖灯,迎接元宵节。宫中元宵节都吃元宵。元宵的制作是:用糯米细面,包上核桃仁、玫瑰、白糖做馅,洒水滚成核桃大小,便成为江南所称的汤圆。身穿灯景补子蟒衣的内臣宫眷吃着可口的汤圆个个笑逐颜开,由衷兴奋。

正月明宫所尚珍味,包括:冬笋、银鱼、鸽蛋、麻辣活兔、塞外黄鼠、冰下活虾、烧鹅、烧鸡、烧鸭、烧猪肉、冷片羊尾、爆灼羊肚、猪灌肠、大小套肠、带油腰子、羊双肠、猪膂肉、黄颡管耳、脆团子、烧笋鹅、烧笋鸡、爆酶鹅、柳蒸煎攒鱼、煤铁脚雀、卤煮鹌鹑、鸡酝汤、米烂汤、八宝攒汤、羊肉包、猪肉包、枣泥卷、糊油蒸饼、乳饼、奶皮、烩羊头、糟腌猪蹄、糟腌猪耳、糟腌猪舌、糟腌猪尾、鹅肫掌。素食珍味包括:滇南枞、五台山天花羊肚菜、鸡腿银盘麻姑、东海石花海白菜、龙须、海带、鹿角、紫菜、江南蒿笋、糟笋、香菌、辽东松子、蓟北黄花、金针、都中山药、土豆、南部苔菜、武当山鲎嘴笋、黄精、北山榛、栗、梨、枣、核桃、黄莲茶、虎丘茶、江南蜜柑、凤尾橘、

漳州橘、橄榄、小金橘、凤菱、膪藕、西山苹果、软子石榴。



凡遇下雪的天气,宫人便聚在暖室,观赏盛开如火的腊梅花,吃羊肉包子、炙羊肉、乳皮、乳窝卷蒸食,喝浑酒,喝牛乳。穆宗好吃大锅烩,将炙蛤蜊、炒鲜虾、田鸡腿、笋鸡脯、海参、鳆鱼、鲨鱼筋、肥鸡、猪蹄筋共烩一锅,称为三事,穆宗进食,其乐无穷。正月十九日,宫中称为燕九。



这一天,京师城西白云观,相传是胜园邱真人邱处机成道的所在,僧道齐集。朝廷勋戚、内臣宫眷,喜好黄白术的都要前往白云观,访求丹诀。到这一天,宫中御前安设的各种灯样,都尽行撤去。正月二十五日是宫中的填仓日,就是放开肚皮大吃大喝的特殊日子,宫人美滋滋地称之为填仓。



二月初二日,各宫门都尽行撤去元日佳节的各种彩妆。各宫各室用黍面枣糕油煎进食,十分可口。有的将面和得很稀,摊成煎饼,称薰虫。这个月宫中讲求分菊花、牡丹,将窖藏过冬的花木开一条缝隙放风。清明节前,收藏貂鼠、狐狸毛皮。



这个时期,宫中讲究吃河豚,饮芦

芽汤。河豚肉嫩鲜美,但却有毒,不会收拾易进食而死。明宫中尚食河豚,很会收拾这种珍味。据说,吃河豚,饮芦芽汤,能解体热和去毒。各宫室开始准备消夏的凉酒。宫中在月末还时兴吃鲜,鲜嫩可口,称为桃花鲜。



三月初四日,宫眷内臣们换穿罗衣。皇帝驾临回龙观,欣赏海棠。宫中搬出窖藏的花树草木,收拾园圃、亭榭、药栏。有些宫室修凉棚、赏牡丹。三月十八日,到东岳庙进香。宫人吃烧笋鸡,吃凉糕。宫中还做一种美食:将糯米面蒸熟,加糖,加碎芝麻,称为糍巴。宫监们尤好吃雄鸭腰子,主要是壮阳补虚。当时,雄鸭腰子十分值钱,大的一对可值五六分银子。



四月初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