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故事 >> 历史故事 >> 正文
三月十八日武装起义
最新热门    
 
武装集团之历史真实黑帮

时间:2010-3-10 10:14:51  来源:不详

(一)啯噜(雍正末、乾隆初)

四川的啯噜,是以结拜弟兄方式结成的武装集团,早在雍正末、乾隆初,四川已有啯噜活动的记载。乾隆中叶以后,随着各省流民大量入川,使四川的啯噜再次活跃起来。乾隆后半期的啯噜,以外省游民及四川本省下层穷苦人民为主。乾隆四十六年以后,啯噜的活动进入高潮。



当时啯噜已经有了一定的组织形式,不似以前大多三五成群,忽聚忽散。其首领称为“棚头”,率众活动。(据《剿捕档》记载:“川省啯匪近年每邑俱多至百十余人,常川骚扰,并有棚头名号,戴顶、坐轿、乘马,白昼抢夺淫凶,如入无人之境。通省官吏罔闻,兵民不问,甚至州县吏役,身充啯噜,如大竹县役之号称一只虎等语。”《剿捕档》乾隆四十六年八月十二日。)啯噜发展组织,同其他秘密会党相同,也采取结拜弟兄的方式。结拜时,要求把发辫割下,烧化溶入酒中共饮盟誓。





(据湖南巡抚刘墉奏称:“据黄胜才等各犯供称,川省匪类各有记号,其割辫伙内邀诱成群,结拜弟兄。有将割下之发,烧灰调入酒内,共饮盟誓,期于久聚不逃,被获

不攀,各护各党,不相混杂。”



乾隆后半期,四川的啯噜分为两支:一支主要活动于川东北老林地区,一支活动在川江上游沿岸的重庆、夔州一带。





川东北老林地区的啯噜。这一支啯噜,主要在老林地区从事抢劫活动。其成员中,有些是自愿参加的,有的人被啯噜首领认为义子而加入啯噜。有些人则出于被迫。凡“强拉入伙”者,皆被首领“视同奴仆”,“住则煮饭打柴,走则背负行李”。啯噜首领对这些被迫入伙者,只给予口食,不分给钱文。为防止这些人另投他伙,便硬割其发辫。



啯噜的另一支在川江重庆至夔州一段及其沿岸地区活动,以数人或数十人为一伙。大多以年长者为首,故称其首领为“长年儿”或“老大”。啯噜组织内部的日常事务,如分给饭食、角钱、赃物等,皆由“长年儿”或“老大”负责。有的虽然由“强梁”者为首,并非年长者,但仍称为“长年儿”,或称为“棚头”。



啯噜内部分为“红线”与“黑线”。凡白日行窃者,称为“红线”;黑夜行窃

,则称为“黑线”。啯噜的首伙姓名、排行,皆经常变化,连籍贯也各不固定。且一人数名,皆非真实姓名,这主要为了对付官府之搜捕。被捕者于审讯时,皆另捏姓名,使官员难辨真伪。《朱批奏折》四川总督文绶折,乾隆四十六年八月(日缺)。



这一支啯噜中,许多成员皆来自川江木帆船上之水手。他们加入啯噜,从事抢劫,大多为生活所迫。水手们的劳动十分艰苦,生活也极贫困。



从啯噜的组织和活动情况来看,它是由下层穷苦人民,主要是流入四川的外省游民及本省穷苦无告之人和川江上失业水手、纤夫所组成。其特点是拥有武装,是一种以抢劫为生的武装团伙。乾隆后半期,特别是乾隆四十六年以后,更为活跃。(乾隆五十三年,清政府以啯噜的啯字,与国家的国字字形相似,下令将啯字改为“啯”字,其后“啯噜”的官方文件上,一律写作“啯噜”。《上谕档》乾隆五十三年五月十六日。)

二)哥老会(道光、咸丰年间)

1.哥老会的起源

哥老会的起源问题至今仍是一个个难解之谜。目前学术界对哥老会起源的结

论,大体上有两种说法,即郑成功创立说和啯噜演化说。在此简单说一下后者。



当川江上的穷苦水手、纤夫加入啯噜以后,由于受到当局的查拿,便沿川江顺流而下,来到湖北、湖南、贵州、江西等省。(据被捕者供称:“因四处截捕严拿,窜避山林,沿途遇有匪类,即渐相纠结,并诱胁乞丐、童稚,一路随行,希图人众难拿,逃往外省躲避。”有的还“竟敢挺身拒捕,杀伤兵役,逃入湖北,转窜黔省”。



由于与沿途各地秘密结社组织的接触,逐渐从移民的武装集团向秘密会党转化,而逐渐发展为哥老会,在四川又称为“袍哥”,在长江中下游则称为“红帮”。左宗棠曾说:“哥老会匪,本四川啯噜之变称。

湖南巡抚刘崐奏称:“臣详查卷宗,细加考究,哥弟之起,始于四川,流于贵州,渐次及于湖南以及东南各省。可见哥老会与四川的啯噜确有密切关系。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