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故事 >> 历史故事 >> 正文
妻子当诱饵:成吉思汗最
成吉思汗的执着:一定要
成吉思汗席卷欧亚用兵制
元朝迷案:成吉思汗长子
成吉思汗猝死六盘山之谜
成吉思汗王陵770年仍是
一代枭雄成吉思汗的猝死
成吉思汗是因生殖器被西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最新热门    
 
成吉思汗的“屌”:到底被人咬没咬

时间:2010-4-7 12:10:50  来源:不详
地。在唐玄宗时,在郭子仪的建议下,又将拓跋系的其中一部安置在陕西北部(以今天的陕西米脂为中心),从此开始有了党项人半耕半牧的生活。这些人号称党项人中的“平夏部”,正是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这一部很快实现了由氏族部落制到封建地主制的转变。平夏部作为独立政权,在这里经过二百多年封建割据,不断发展壮大,最后又称帝立国,建起经历了189年的牢固的西夏王朝。


应该说自从“平夏部”的割据局面的形成,到西夏国的灭亡,这里有着350年的建国史。比同期的宋、辽、金的政权都长久,而且还是除宋朝之外唯一有自己文字的国家。《24史》没有西夏,这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



百灵生长的银州与漠北的地斤泽,两地的党项人有着数百年的姻亲关系。百灵的母亲家就是地斤泽最大的贵族,百灵从小便被这种频频来往的亲情熏陶,听着父辈们一遍遍讲述祖上李继迁的故事:



宋太宗时(公元982年),在皇帝宋太宗看来,生活在夏、银、绥、宥、静五州的党项人已被汉人同化,所以试图消除这里的藩镇兵权,取消割据局面。宋太宗命这里的贵族搬入京城为官,将这五州列入郡县。在强大的压力下,贵族们纷纷入京。这时唯有银州节度使李继迁不从,假言为乳母安葬,尽收兵器入丧车,带着数十家人及亲信逃出银州。李继迁以地斤泽为依托,不断与驻扎在银州等五州这里的宋军相战,三起三落,百折不挠。最后不但从宋兵手里夺回这五州,还有了更大的发展,使得宋真宗皇帝不得不正式授权为刺史,统辖这五州。到了李继迁的儿子李德明的时候,统辖疆域

已达上万里,使得宋皇帝不得不册封为“夏国王”。到李德明的儿子李元昊称帝,从此出自银州李继迁这一族支,成为了西夏国的皇族。



此刻百灵看到经过蒙古军四次进犯,西夏军的有生力量已经被摧毁殆尽。百灵希望仿效李继迁,以王妃的身份亲自到漠北重新积聚力量,事实上这是一种幼稚的想法。百灵在往地斤泽的途中,被蒙古军兵抓获。这是公元1224年,留在蒙古国的蒙古军发现了西夏人联结外援的企图,直接奔袭百灵的家乡银州。蒙古军攻破银州,将誓死抗敌的数万银州军民屠杀遗尽。西夏皇帝李德旺急忙向蒙古军表示愿意投降,并同意将百灵以王妃身份当做“派遣人质”,留在了蒙古军中,这样才使得蒙古军退兵。这是蒙古军对西夏的第五次进犯,待到这一次成吉思汗西征返回,直接攻打中兴府时,百灵也被送到了成吉思汗的面前,也就发生了成吉思汗被咬的一幕。四、江湖永远是江湖,怨怨相报何时休



经过一个月的宽限,最后西夏皇帝出城投降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城门外聚集了蒙古军所有的文臣武将。西夏人一直蒙在鼓里,一点不知道成吉思汗的死讯。当西夏皇帝被装进囚笼之后,蒙古军开始

露出野兽的面目。几十万大军涌进中兴城,见了西夏人便杀,极尽杀戮之能事。



自从成吉思汗死后,按照成吉思汗的遗嘱:“每饮则言,殄灭无遗,以死之,以灭之。”数日来,这些军兵们每到吃饭的时候,他们都会像饿狼一样,先要发出震撼天地的“杀之、灭之”的诅咒。



就在蒙古军进入中兴府受降及大屠杀的这天晚上,一支西夏小部队突袭了六盘山上的行宫。囚禁百灵的房门被打开,黑将军带着一队军兵跪到百灵的面前:“我们尊贵的圣公主,我们来救你了。”两名侍女将百灵扶出行宫上了马,百灵看到身后的行宫已经燃起熊熊火焰,大火是从安放成吉思汗灵柩的房间最先燃起。



成吉思汗的陵穴之谜,还掩盖着一个更大的谜。“密不发丧”,并不等于永远不发丧。而且其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不但成吉思汗的死无丧无仪,其汗位也一直处于空缺。没有葬仪、没有丧礼的唯一理由,在本人看来就是成吉思汗死后已经没有了全尸,这是让所有他的后人蒙羞的事情,所以他们要遮掩世人。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仇

恨,蒙古军血洗中兴城之后,又对方圆两万里内西夏国全境的党项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种族追杀和灭绝。党项人作为羌人,从商周时的史书上便有记载,从此便从中国的历史中消声靡迹。



黑将军同百灵一样,生长在银州城中的贵族家庭,与百灵可谓是青梅竹马。黑将军是御林军首领,这一次是受命将所有皇宫中的典籍珍宝秘密外运。他们在受降前的一个月里,通过地下通道,将八十车宝物运进贺兰山藏觅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