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故事 >> 历史故事 >> 正文
史上最冤的几个美女
历史上的香妃真实容貌
中国历史上最冤的美女
史上最冤李鸿章:生前背
历史上最高龄的五位皇帝
历史上最短的十场战争
史上最具杀伤力的少妇
历史上三国十大神射手
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十个
揭秘历史上唯一杀过三位
最新热门    
 
史上最显赫最高危的职业:在明朝当帝王师

时间:2011-01-31 11:08:07  来源:不详
储君的学习内容,以经史为主。习经则上宗孔孟,本于程朱;习史则揭示历代帝王治国之道,兴衰之理。讲经者寻章摘句,虽屡见智慧但大都

泥古;讲史者发挥较多,较之经籍更能让人体验治国之得失。因此,明朝的帝师,学问不必有创见,但须雍容深厚。臧否人物可以一针见血,但不可标新立异,更不能“怪力乱神”。


  所以,以思想家誉之帝王师,则不允当。尽管少数帝师确有自己的思想体系,但作为一个群体,他们不是以思想取胜,而是精于治术。


  当明代帝师的第一个条件就是经书要读得熟,经书解释得好。宋濂当时给朱元璋以及太子朱标讲《大学衍义》,到后来的方孝孺给建文帝讲《大学衍义》,虽然同一本书,两人的观点并不尽然相同。


  第二个条件,语言能力要强,不能讲一口家乡口音,皇帝听不懂。叶向高是福建闽东地方的人,那个地方的话简直是另一个语系,很难懂。为什么皇帝还那么依赖他呢,可见这个人是与时俱进的,肯定说的不是家乡的“鸟语”。还有温州人张璁,温州话也是出奇的难懂,结果世宗皇帝还是那么喜欢他,可见他也有语言上的天赋。


  第三个就是讲课能力。老师授课,总想引导学生向善,并

教导学生规避一些错误。让皇帝走正道,这是帝师最起码的责任。但若一上课就板着脸,训斥学生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学生肯定不高兴。例如杨廷和,他的学生是明代最大的玩家武宗皇帝。杨廷和上课时,举古代贤君的例子,要武宗收敛玩心,武宗觉得不受用。有一次听完课,就对身边的太监发牢骚说:“讲课就讲课,老是夹枪带棒的说别的干什么?”杨廷和规劝武宗少做那些架鹰逐狗的事,武宗一听这些话就烦,所以他不愿意听杨廷和讲课。作为帝师,怎样让这个特殊的学生喜欢听你讲,这就是讲课能力,里头学问也很大。

 帝王师不好当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和现在的有相似的地方,但不同处更多一些。古人有一句话:“学好文武艺,售与帝王家。”中国还有一句话:“伴君如伴虎。”这个皇帝既是你的学生,也是你的主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皇帝会发怒,这个老虎会吃人,所以老师每天如履薄冰,既想把治国安民的学问传递给学生,也要作为一个大臣揣摩皇上的意思,而不要招来杀身之祸,所以帝师是很难当的。


  现在讲一讲刘伯温这个例子。朱元璋夺取政权之

前,从来没有喊过刘伯温的名字,每一次见面都是称呼“老先生”,表明很尊重他。但朱元璋在夺取天下之后,觉得刘伯温这个人太聪明,于是渐渐地加大了对他的防范,最终刘伯温不是以老先生的方式去死的,而是以一个被怀疑的身份死掉的。


  我曾经说过,在中国历史中,始终有“政统”与“道统”之分。皇权代表政统,而士林代表道统。明朝帝王师既是政统的维护与调适者,亦是道统的保养与坚持者,将两者统一起来,单靠帝师的努力是不可能达到的。帝王与帝师之间的关系,既是君臣、主仆,又是师生与少长关系。在专制的王朝,知识永远只能是权力的附庸。明朝的帝师们,虽然没有以知识取祸,但在成为内阁辅臣之后,往往与其当皇帝的学生政见不合而导致悲剧,轻者见弃,重者甚至招来杀身之祸。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