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故事 >> 历史故事 >> 正文
没有相关历史故事
最新热门    
 
话剧《雷雨》的前世今生

时间:2011-04-01 12:32:52  来源:不详
之的的《雾重庆》等,都可谓个中翘楚,但现今,这批作品几乎很少搬上舞台,曹禺的《北京人》却屡演不衰。其间的原因何在呢?我个人以为,曹禺是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中对中国传统思维最具有批判性的一位编剧,不破不立,正因为长期受到封建家庭的压制,所以反抗性更强。曹禺《北京人》中的“曾文清”、“

江泰”具有入木三分的中国知识分子特征:小有才华,却在家庭中受到来自于传统的“父权”、强势的“妻权”的压制,变得游手好闲,孱弱抑郁……曹禺按照俄罗斯文学“多余的人”塑造出带有中国特征的“多余的人”形象,因而人物具有更多的现实批判性,富于西方油画立体感,而不简单是一个中国国画式的平面描画。


  当今中国剧坛,模仿老舍风格的剧作层出不穷,像过士行的《厕所》、刘恒的《窝头会馆》等,相对而言,曹禺的追随者“寡”,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曹禺的剧作难以模仿之处,不仅仅在于高难度的戏剧技巧,更在于他的内心对民族文化的彻底反思,曹禺从意识思维上比较全面而自然地接受西方文化,并将西方价值体系融进了自己的剧作,这对于当代中国编剧来说,是很难达到的。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