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教案资料 >> 正文
安徽高中历史教学竞赛获
安徽中学历史课程优秀论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选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中史料
高中世界史重要结论汇总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复习的
高三历史远古社会和传说
高中历史夏商西周的社会
川省级历史骨干教师培训
梁励:历史教学中问题情
最新热门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与中国近代化问题

时间:2009-12-3 14:24:12  来源:不详

  (一)特征:
  1、中国的近代化是指中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2、中国的近代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态下进行的,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是中国近代化的主要任务。
  3、中国的近代化是在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的组织下进行的。由于其阶级局限性,一直没有能实现近代化。
  4、中国的近代化有一个渐变的历程。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甲午战争后到辛亥革命时期,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时期主要学习西方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
  5、中国的近代化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它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一系列变革,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三)、重点难点问题分析
  1、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特点
  中国近代工业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进行的,与欧美各国的近代化相比,具有如下特点:①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②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③近工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④发展畸形。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不配套。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重工业特别是钢铁、机械、电力、石油等工业尤为微弱;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
  2、近代思想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核心是向西方学习,纵向分析可分成三个阶段和层次:
  第一个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其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以坚船利炮为核心的物质文明。清政府内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本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爱国思想,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导中国睁眼看世界,面对现实。洋务派出于镇压农民起义的需要和鉴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学,并付诸实践,创办新式学校和近代军事、民用工业。
  第二阶段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提出君主立宪制方案,掀起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一次潮流,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等提出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掀起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二次潮流。
  第三阶段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以民主和科学作为其旗帜,学习西方民主思想,向封建伦理道德宣战,并逐步发展成为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文化运动,掀起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三次潮流。
  但各个阶段学习西方并未与中国实践真正结合起来,完成这一任务的,是中共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