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教案资料 >> 正文
古与今的对话──谈中国
中国古代和平对外关系的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练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商路
中国与越南婚姻家庭制度
试析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
浅谈天上人间:中国远古
浅谈中国传统治国方略的
浅谈与时俱进:论中国传
最新热门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综合检测题

时间:2011-04-08 14:17:35  来源:人教网(www.pep.com.cn)

 

一、单项选择题

 

1.酷爱旅游的小明准备沿着丝绸之路古道进行一次西部旅游,请你指出他不能游览到的文化遗址

 

A.四川都江堰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敦煌莫高窟

D.吐鲁番火焰山

 

2.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开始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3.汉朝时,中国已开始走向世界,世界也开始关注中国,下列史实不正确的是

 

A.两汉之际,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

 

B.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以到达印度半岛南端

 

C.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来到汉朝

 

D.中国的造纸术经阿拉伯传到欧洲和非洲

 

4.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下列不符合史实的是

 

A.隋唐时期,日本派学问僧、留学生、专业技术人员来中国学习

 

B.日本曾大量出土唐朝的货币“开元通宝”

 

C.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在中国生活多年,并在唐朝做了官

 

D.日本的茶道在唐朝时传入中国

 

5.如右图:唐朝时,我国和各国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下列原因不符合史实的是

 

A.中国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B.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唐朝的疆域比过去扩大

 

D.唐朝的一些皇帝推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

 

6.祖国历史是各个民族共同缔造的,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下列史实中,不是为建立和谐民族关系而进行的是

 

A.昭君出塞                        B.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C.文成公主入藏                   D.鉴真东渡

 

7.为了写一篇论文,小明同学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辽、西夏、宋的战与和》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国家的统一   

 

C.民族政权的繁荣                     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

 

8.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9. image description

 

 

 

 

9. 2008年北京奥运会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在四大发明西传的过程中做出最大贡献的是

 

A.西方传教士                           B.大秦安敦王朝使者  

 

C.阿拉伯人                             D.中国航海家

 

10.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著作中(右图)写到:“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这里说的“此城”是指

 

A东京     B临安     C.大都     D.南京

 

11.西藏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2.“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穿越历史时空隧道,假如你跟随郑和的船队,下列哪些地方没有到过

 

A.印度洋沿岸      B.红海沿岸         C.非洲东海岸      D.地中海沿岸

 

13.在山东青岛沿海地区曾有“灵山卫、浮山所”等地名,都与历史上倭寇侵扰有关,明朝时在抗击倭寇的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是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康熙帝

 

    14.清帝国最终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探究了如下原因,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是

 

A.英国实行罪恶的鸦片贸易                 B.愚昧自大,固步自封

 

C.大兴文字狱                             D.采取重农抑商政策,鄙薄科学技术

 

15.下列能促进我国民族融合的事件有①春秋时的争霸战争②大运河的开通③张骞出使西域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⑤元朝的统一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二、非选择题

 

16.读图说史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

 

1)图一、二、三反映的各是哪个朝代的疆域?

 

2)图一和图三各是如何加强对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新疆)管理的?

 

3)图二和图三各是如何加强对我国西南边疆地区(西藏)管理的?

 

4)图二和图三各是如何加强对我国东南边疆地区(台湾)管理的?

 

5)图三是如何管理蒙古的?

 

6)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向唐朝派遣留学生,日本的“遣唐使”有学问僧,也有留学生……唐朝,很多西方国家的宗教传到中国,一方面是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另一方面也有中国人到国外去学习佛教的……孟宪实《唐朝的中外文化交融》)

 

材料二  太仓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1405年,郑和船队在太仓首航。为弘扬郑和远航精神,从2003年起,太仓市举办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国太仓郑和航海节。

 

材料三  明清两朝由于禁止民众出海,在陆地和海洋上都把国门给封闭起来了……虽然清朝有为的君主比明朝的多,但是在思想领域的保守使进步和发展成为“不合祖制”的罪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日本“遣唐使”的代表人物是谁?唐朝东渡日本的代表人物是谁?“到国外去学习佛教”的著名人物是谁?他们的活动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这充分说明当时的唐朝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

 

2)材料二中“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他的远航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清朝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该政策有什么样的后果?

 

4)读史明智,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对当今的中国有何现实意义?

 

18.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既有刀光剑影,更有流传千古的民族和谐相处;同时,自古以来我国还是礼仪之邦,海纳百川,如汉、隋唐、宋朝、元朝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到明清时期由于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逐渐落伍了。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归纳我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并指出主流是什么?

 

2)列举西汉、唐朝、元朝、明朝、清朝处理对外关系的典型事例,并归纳其特点。

 

3)通过学习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你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A  2.B  3.D  4.D  5.C  6.D  7.A  8.C  9.C  10.C  11.C  12.D  13.B  14.B 15.D

 

16.1)图一:西汉 图二:元朝 图三:清朝。(2)西汉于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新疆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时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3)元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清朝顺治、康熙帝时先后册封达赖和班禅,1727年,雍正帝时,设驻藏大臣。(4)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清朝时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5)清朝时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6)加强边疆管理,维护国家统一,巩固统治。

 

17.1)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鉴真;玄奘;作用: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开放的对外政策。(2)为加强同海外的联系,并宣扬国威;作用: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明朝与3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3)清朝统治者实行“禁海”,并形成了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后果:在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但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是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之一。(4)开放带来繁荣,闭关导致落后;我们应牢记历史教训,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努力发展综合国力,争取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18.1)战争、册封、和亲、直接的行政管辖、经济文化的交流等;和平为主流。(2)事例:西汉:丝绸之路、同日本、欧洲的往来;唐朝:遣唐使、同日本、天竺的往来;元朝:马可·波罗的东游;明朝: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特点:开放与封闭。(3)启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则国家兴盛富强,海纳百川,积极吸收先进文明,有利于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则导致落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加强民族团结,实行对外开放,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冯静,山东省肥城桃园中学历史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市级教学能手,历史学科带头人。多篇稿件在《新课程报》、《中学生学习报》、《学知报》、人教网上发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