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唐代的“三史”与三史科
最新热门    
 
沈万三史料一则之研究

时间:2009-7-24 13:41:31  来源:不详
恩格斯:“唯物主义的认识的发展,哪怕是单单对于一个历史实例,
  都是一种科学工作,需要多年的冷静钻研。”
  初巨富沈万三富可敌国,他经商的原始资金,或称“第一桶金”的来历,是深入研究沈万三时必然要提出,并且需要很好解决的问题。在关于这个问题的数种说中,“分财说”是被很多研究者肯定的。1990年代苏州首次发起当代沈万三研究高潮所出专题论文集《江南巨富沈万三》、近年活跃于昆山周庄第二次研究高潮所出专题论文集《周庄走出沈万三》两书中,皆有“分财说”研究论文,观点完全一致,作为论据所用的一则史料也是完全一样的。
  这则被人们如此青睐又反复运用的史料,就是所谓的《陆道判捐资》,其中云:“元时富人陆道原,货甲天下,为甫里山长,一时名流咸与之游处。暮年,对其治财者二人以资历付之曰:‘吾产皆与汝……’道原遂为黄冠……所谓二人者,其一即沈万三秀也。”
  很多研究者据此认为,正是由于这位陆先生的巨资给了沈万三,沈万三才在经商道路上得以“起飞”。有些研究者还就此“分财说”作文进行细节性描写——“复述”《陆道判捐资》中说过的那些话,以坐实这个“沈万三秀”就是周庄沈富其人等等。
  这则《陆道判捐资》出自《苏谈》一书,而《苏谈》关于苏州地方社会风情、名人逸事的记述在众多明笔记里面是颇为有名的。因为作者杨循吉(1458年—1546年),是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进士,曾官礼部主事,弘治初辞官归里,是一个做官的文人。以一般人眼光看,杨循吉无疑是文化“资质”较好、可信度较高的一位封建士大夫;又因他是吴县人,对苏州掌故有亲见、亲历、亲闻的优势,就尤能令人信服;更重要的是他离沈万三时期,不过晚百多年,在诸多明代笔记作者中,他算是靠前的一位了,他关于沈万三的记载当然也应该很可靠。
  所以,他这一条“分财说”笔记,不仅为当代沈万三研究者看重,而且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被广泛传抄,如明《弘治吴江志》、明田艺蘅《留青札记》、明朱国桢《涌幢小品》、清《乾隆吴江县志》,乃至周庄第一部镇志清乾隆年间的《贞丰拟乘》等等,都是袭用照搬,作为信史使用。然而,事实却表明,杨循吉的这一记载是完全错误的!
  明都穆辑录的《吴塚遗文》一书中载有陆德原墓志铭全文,让人们知道了杨循吉的这个错误。
  原来,杨循吉所说的“陆道原”乃是“陆德原”读音的讹误,但这还是小错。
  细读陆德原墓志铭可知,这个所谓的“陆道原”并非是杨循吉所言以“货甲天下”闻名的,而是一位热心教育的文化人士,他在家乡办甫里书院,并任院长,亦即杨循吉所称的“甫里山长”。这位“陆道原”还曾捐资重建长洲县学,后又任徽州路儒学教授。为修复徽州路学,元至元六年(1340年)他回苏州“购良材,募善工”时病逝于家,时“一子颐孙,始八岁,长女仲端赘徐元震,幼女周保,生甫三月”。所以,杨循吉称“陆道原”把财产分给沈万三,自己去做道士等等情节,都是想像出来的,或是以讹传讹的结果,纯属子虚乌有,根本不是事实!
  陆德原是长洲县人,杨循吉是吴县人,长洲、吴县两县同城而治,陆可称是杨的同乡先贤,但文化“资质”较好的杨循吉为何连百多年前同乡先贤的事都弄不清,而犯如此“低级错误”?认真分析陆德原墓志铭,再联系沈万三经商的经历和元末明初的社会现象,也许能找到原因。
  陆德原回苏州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