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欧风美雨中的留学生

时间:2009-7-24 13:41:49  来源:不详
>  1908年5月25日,美国国会就正式通过了退还“美国应得赔款之余额”给中国的议案规定了所退款项不得“移作他用”,而应作为“广设学堂,遣派游学之用”。
  欧洲各国在吸引中国留学生的争夺中也不遗余力,也都从自己的长远利益出发,大量吸收中国留学生。
  
  四、清政府政策导向的转移
  
  清政府一厢情愿地认为多派学生留学日本。可以用先进的科技知识来武装自己,维护大清王朝的统治。然而留日学生却并非像清政府想象的那样。按照他们的意识成为维护其王朝统治的支柱。这些留学生一走出国门,反身回顾满目疮痍的大清国土,不由得把满腔的愤怒归咎于清朝的最高统治者。于是反满反清的思潮也就慢慢浮现出脑海。而促使这一政治转向的事件就是1903年的拒俄事件。
  1903年三四月间,日本各报纷纷刊登了俄国自1900年占据中国东北至今仍不撤兵的消息,留学界群情激奋,立即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拒俄运动。
  在日本东京的中国留学生集会声讨沙俄侵略东北罪行,激昂奋发,决议成立拒俄义勇队。决心开赴东北,与沙俄侵略者决一死战。义勇队日日操练,准备随时开赴战场。另外,还向国内各地发电或寄信鼓动发起拒俄。
  从这次由留日学生发起进而席卷全国的拒俄运动中,清政府看到的是学生们思想的异动。他们开始审视自己的留学政策,思考着如何作出调整。学生们看到的是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和无可救药。视死如归的爱国情肠,非但不被清朝统治者所理解,反而被视为“造反”,并要求日本政府设法取缔。留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了:要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就必须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他们随后的实际行动,诸如组织反满反清会党、办鼓吹革命的报刊、发动反清起义等等,都在实践着他们的认识。
  清政府也在实践着他们思考的结果,对留学生所去的国别加以调整。从1903年起,清政府开始大规模地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张之洞从江南水师学堂选派学生16人赴英国、法国留学,学习军事技艺。湖广总督两次从湖北各学堂选拔学生58人,派往欧美各国留学。其中德国20人,美国10人,俄国4人,比利时24人。管学大臣张百熙派出16名学生分赴欧洲各国。
  接下来的1904年更进一步派学生留学欧美。是年春天,端方续派45人赴欧美各国。其中比利时23人,德、法各10人,美国2人。11月,端方又派出40人,分赴德、英、法、比利时留学。山西从山西大学堂考送23名公费生,另加两名自费生派赴英国学习路矿。川督锡良派出33名学生赴欧美留学。湘抚赵尔巽派6名学生赴欧美留学。出使比利时大臣杨晟奏请派学生赴比利时学习实业,各省派10至40人,并拟章程十二条。外务部、学部大臣制订《留学西洋章程》,规定选拔十五至二十五岁已通西文的青年出洋。
  清政府为了消除革命的势头,一方面控制了留日的规模,另一方面采取了鼓励留学欧美的措施。并且鉴于留学日本的学生学习文科的人多而产生革命的思想,清政府还有意识地规定了欧美留学方针以自然科学为主。留学美国的,以学习工艺实用技术者为多;留学法国和比利时的,多学铁路工程;留学德国的,多学海军。1909年清政府规定庚款留美方针时就说:“以十分之八习农工商矿等科;以十分之二习法政、理财、师范诸学。”
  清末新政十年间,在以上几种因素的作用下,开始形成了留学欧美的浪潮。这对后期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留学欧美的学生,在随后到来的辛亥革命中,在新文化运动中,在五四运动中,在推进科技和发展教育中,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