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试论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
试论民族因素对苏联调停
试论冯友兰的“释古”
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
试论中西方上古社会的平
试论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
试论顾颉刚先生的疑古思
试论唐武宗灭佛的原因
试论明代的州县吏治
最新热门    
 
试论蒋百里的抗日持久思想

时间:2009-7-24 13:43:18  来源:不详
,必须想法使军队的运动性增加”[9]258。他以一战时的法国为例,认为凡尔登战役中,法国之所以能长久固守的原因,并非由于死守,而在于法国人能利用运动战原则,增加部队的机动性。当初法德两军火力相等,而法国守势战尚非扼据一线的死守,“何况火力平常不占优势的我国” [9]257。他告诫中国军队,即使坚持阵地作战,也应在运动战中坚持,而不应该固守、死守,“固守一个阵线,无论设备如何坚固,在今日火力仍可将整个战线顷刻毁灭”[9]257。另外,他还强调了选择有利地形的重要性,比如森林、河流、大都市等地点,如果是我军能占据此类地形,则可有效机动地打击敌军。如被敌人占据的话,就会使军队的机动作战受到严重制约。这反映蒋百里军事思想上的一个主要特点,即注重战史研究,以史为鉴,分析交战双方所用战法,从中发现各种战争中战术原则,并寻出可以运用的教训。他的这一做法,使得他所阐述的战略、战术思想通俗易懂,颇受人们欢迎。范韵诗就把蒋百里的军事著作誉之为一部最好的“兵法”,“如能熟读和善为运用,适可克敌制胜” [12]。总之,在坚持持久战战略的情况下,蒋百里认为我军应增强部队的机动性,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以利于持久消耗敌人,最终夺得抗战胜利。
  此外,为了更好地坚持持久战战略,针对我国民众有强烈的乡土观念的特点,蒋百里又提出抗战爆发后在广大地区发动游击战,有效地阻击和牵制日军的进攻步伐。他看到了游击战在战争中有着重要作用,民众武装可以破坏敌人的生命线,而敌人却难以应付。为把游击战战术付诸实践,蒋百里到山东邹平拜访搞乡村建设的梁漱溟,与之交换游击战战术思想。随蒋百里同行的薛光前后来回忆道:“我们在山东,特别到邹平,访问梁漱溟先生,……那时蒋百里已看到中日之战势所难免,而中日战争一起,中国为有长期抵抗,采用农村基地,以民兵为主力,打广大的游击战,才能把日本拖垮。所以他一面劝梁漱溟先生除致力乡村教育外,兼办乡村自卫,培养民兵制和游击战,以防万一对外之用。”[13]蒋百里又向国民政府提交了《新式游击战战术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条陈。该《纲要》规定了游击战的目的、游击队的组织及攻击目标和所使用的攻击武器等各方面。在《纲要》中,他首先阐述了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即国防空虚及武器落后的中国,鼓励农村抵抗,进行广大而散漫的游击战术打击敌人是完全必要的。此外,他阐述了游击战战术的两种方式,一为俄国已经应用之旧方式(指西方干涉俄国革命时,苏俄所用的战术),一为德国自鲁尔被占据后所用之新方式。由于中国南北方地理位置的差异,他认为“中国北方区域广大,交通不便”[9]238,可以采用俄国红军的游击战术,打击日本侵略者;“唯中国南部及沿江海一带,最适宜于用新式”[9]238。关于游击战中应注意的事项,他指出:“指挥必须统一”、“必须分散”、“人员必须精选且预授以相当教育”、“人员愈少愈好”。[9]240这一战术的所要达到的目的,诚如蒋百里所言:“不在伤敌人而在破坏其物品,因大量物品袭击较易而攻效较大也”[9]239。所以攻击目标集中于敌人的运输系统、仓库和储蓄品及各类生产机关等。这表明他所设计的游击战术,主要是用来袭击敌军的交通运输系统及后勤设施,而非直接打击敌军。这反映了蒋百里的先见之明:阻止敌军利用沦陷区物资以战养战。
  可见,蒋百里早在19世纪20年代就提出和主张对日持久作战战略,作为未来我国对日战略。为此,他提出了坚持持久战的战术思想,这主要包括持久与速决、运动战及游击战等。简言之,即我军不应一味死守、与敌军大打阵地战,而是应增强部队作战的机动性,利用我军本土作战、熟悉地形的有利条件,采用运动战战术,给敌以有效杀伤;发动游击战,使之全民皆兵,让入侵者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不能自拔。可惜,蒋百里的这些真知灼见并未被国民党军队所采用。反倒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所用的战略、战术与蒋的观念颇符,在抗战中逐步发展壮大,自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来,逐步成为抵抗日军的主要力量。尽管如此,这丝毫无损于蒋百里的对日持久战战略思想。
  
  [参考文献]
  [1] 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蒋百里先生传(第73辑)[Z].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9.
  [2] 李娟丽,包东波.军事奇才——蒋百里[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5.
  [3]包华德.民国传记人物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1:62.
  [4] 蒋方震.国防论[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
  [5] 蒋方震.世界军事大势与中国国情[J].改造,1921,(9):55.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