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文化专横与历史污秽——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1)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
最新热门    
 
中国历史上的“天府之国”

时间:2009-7-24 13:44:28  来源:不详
时,河西陇右三十三州,凉州最大,土沃物繁而人富乐。”[34]卷784《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安史之乱后,凉州一度陷于吐蕃,就像河西地区的其他城市一样,“一沦异域,顿化为龙荒沙漠之区,无复昔之殷富繁华矣”。[48]卷322《古雍州》宋元以降,河西走廊一带的经济有所恢复。清人吴大成对凉州十分赞赏,他在《西夏书事》中写到咸平六年(1003)冬十月赵保吉袭破西凉府时说:“得西凉则灵州之根固。况其府库积聚,足以给军需、调民食,真天府之国也。嗣后保吉身亡,德明终能保守灵、夏,岂非凉州畜牧甲天下,借以养成锐气哉!”[49]卷7这是将武威称作“天府之国”的惟一记载。
  
  至于把台湾东部地区称为“天府之国”,也是清代才有的事。清初郑成功准备收复台湾的时候,有“荷兰甲螺何斌负债走夏,盛陈[台湾]沃野千里,为天府之国,且言可取之状”。[50]卷1《台湾通史》的作者连横也说“台湾为天府之国”[50]卷28《虞衡志》,“台东,天府之国也”。[50]卷31《拓植列传》在清代,台湾自然条件较好,且农业较发达的地区主要是台东和嘉南平原。其所谓“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台东而言。
  
  以上是历史时期“天府之国”演变的基本情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两千多年来“天府之国”演变的历史轨迹。为什么“天府之国”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这个问题是耐人寻味的。
  
  从关中盆地、北京一带、成都平原和其他地区的情况来看,“天府之国”的形成与演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有自然的作用,也有人为的影响,有时候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情况相当得杂。如关中盆地在周秦汉唐时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俱佳,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也是最理想的建都之地,因而成为最早的“天府”和“天府之国”。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关中地区的开发,但也给关中带来了巨大的人口压力。人们为了生存,长期大规模开发土地资源,茂密的森林被砍伐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地力不断下降。到唐代后期,关中这个天府之国就出了问题。唐末五代战乱频仍,军阀朱温对长安城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致使关中人口外迁,水利失修,土地荒芜、经济衰退,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正如《钦定续通志•都邑略》的作者所说:关中为周秦汉唐古都之所在,“议都邑者以此为首选。然阅世久远,盛极而衰。所谓地绝其脉,水化其味者,非复秦、汉以前之旧”。[51]卷110《都邑略》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关中生态环境恶化的事实。此后随着全国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转移,关中失去了中心地位,不再受到关注,再加上自然灾害的摧残,残破的景象长期得不到恢复。到了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起来,关中在全国的地位继续下降,最终失去了“天府之国”的桂冠。
  
  总之,天府之国的形成,首先是当地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其次是人为活动的结果,开发了该地的资源,发掘了该地的潜能,使该地变成了安全、舒适、富饶,并具有较大影响的区域。天府之国的衰落,则与生态环境的恶化有关,而生态环境的恶化,往往是恶性开发带来的恶果。经过千百年的风雨沧桑,历史上的这些“老天府”大多失去了昔日的荣光,但它在我们民族记忆的深处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天府之国”的演变所留下来的历史启示,是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的。
  
  [ 参 考 文 献 ]
  [1]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
  [3] 杜文澜.古谣谚[M].北京:中华书局,1958.
  [4] 房玄龄,等.晋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74.
  [5] 令狐德.周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71.
  [6] 刘.旧唐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75.
  [7] 脱脱,等.宋史[M]. 北京:中华书局,1977.
  [8] 徐梦莘.三朝北盟汇编[M].武汉:广陵古籍刻印社,1987.
  [9] 熊克.中兴小纪[M]. 北京:中华书局,1985.[10] 宋濂.元史[M]. 北京:中华书局,1976.
  [11] 张惟贤,等.明实录[M].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12] 李贤.大明一统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13] 邱氵睿.大学衍义补[M].北京:京华出版社,1999.
  [14] 章潢.图书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5] 王礻韦.王忠公文集[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
  [16] 刘于义,等.陕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