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关于满族形成的脉络与历
试论回族形成中的语言问
最新热门    
 
论壮族形象的历史建构及其意义

时间:2009-7-24 13:44:35  来源:不详
民族之林。
  (三)是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趋同性的文化内容。对这一趋同性的文化内容的强调,可以从大量的关于全球化与文化认同的建构的讨论中见出。经济全球化会使文化的趋同性越来越明显,民族间趋同的文化现象会越来越多。文化的趋同性,往往也就意味着文化的普世性与普遍可接受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拒绝这样的趋同性文化。
  (四)是现实的政治文化。它是指导我们现实、乃至未来行动的基本思想,每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人都难以逃脱其影响,壮族形象的现代性建构,当然也不例外。
  上述四种文化资源,是我们今天文化语境中所存在的比较重要的文化资源,而且也各有其地位与作用,因此,也都应该成为我们今天建构壮族形象建构中的文化认同的重要思想来源。这一情势决定了我们今天建构文化认同的策略,只能是整合之策略。只有这样,我们建构出来的壮族形象,才既具民族性,又符合当今文化之形势以及世界之潮流,一种现代性的壮族形象才可能被建构出来。毋庸讳言,以整合方法建构出来的文化认同,只能是一种具有兼容性特点的文化认同,而不是单一文化特点的文化认同。建构这样的文化认同,需要建构主体具备宽容的心态,开放的态度。而具有这样的心态,对于壮族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因为包容性本就是壮族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所形成的民族性格与民族心理之一,而且这种包容心态,在壮族形象的实际性建构中,也已表现得相当明显了。相信具有这样包容传统,性格与心理的壮族,必定能够在新的文化形势下,通过整合的方式,建构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文化认同来,并以之为指导来建构新的壮族形象。
  另外,对于壮族来说,形象建构中的包容性,还表现在要容许和接纳他族的人参与到壮族形象的建构中来。这一点,壮族过去已经做到了,相信在今天全球化的时代,壮族会做得更好。
  总之,采取整合之策略,汲取包括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各民族文化的精华来建构具有兼容性特点并得到壮族认可的文化认同,是我们今天建构壮族现代新形象的关键,同时,这也是壮族形象的历史建构,给予我们今天的一个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1]论及民族形象建构问题的学科,主要有文学、文化研究、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
[2]这方面的论文可参阅,谈琪.论壮族历史上的“弃蛮趋夏”的现象[J].广西民族研究,1995,(3);顾有识.试论历史上的壮汉互为同化[J].广西民族研究,1999,(3);韦顺莉.荣耀与追求:广西壮族土司民族认同之考察[J].广西民族研究,2007,(3);平锋.壮族歌咏文化与壮民族的族群认同[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4)等。
[3]参见拙著.论历史文献中的壮族形象书写[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6,(4);论壮族口述作品中的壮族形象书写[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1).
[4]文中所涉及到的壮族口述作品,均依据农冠品、曹廷伟.壮族民间故事选[Z].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
[5]参阅塞缪尔·亨廷顿.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M].程克雄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6]可参看胡晓明编.读经:启蒙还是蒙昧?[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可参看韦顺莉.论壮族的宽容文化心理的表现[J],.广西民族研究,2002,(3).

上一页  [1] [2] [3] [4] [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