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当代新儒家的价值定位
先秦儒家的农业发展观及
儒家文化与中国历史
在全球化时代“再造红色
论先秦儒家德治思想的内
国家经济利益因素与国际
儒家人文精神与全球化
儒家文化与古代科技并非
儒家生态思想初探
三论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是
最新热门    
 
儒家经典中的科技知识

时间:2009-7-24 13:44:53  来源:不详
时,在中国古代,以《礼记•月令》为基本框架的月令式农书是重要的农书类型,先是有东汉的崔寔撰《四民月令》,又有唐朝韩鄂撰《四时纂要》,后来还有元朝的鲁明善撰《农桑衣食撮要》,等等。即使是其它类型的农书,其中也包含了大量从《诗经》、《尚书》、《周礼》、《礼记•月令》、《尔雅》等儒家经典中引述而来的农学知识。
当然,作为科学家,他们的知识并不只是从儒家经典中所获得的那一部分科学知识,他们还拥有从前人的科技著作以及其它著作中所获取的知识,还有他们的经验知识以及他们通过科学研究所获得的知识。但无论如何,在他们的知识结构中,从儒家经典中所获得的知识是他们进行科学研究最基础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知识。
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古代科技,无论是数学、天文学还是地理学、农学,无论是科学家的科学研究还是科技著作,都或多或少地以儒家经典中的科技知识为基础,而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切足以证明了儒家经典中的科技知识的确是古代科技所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 ]夏纬瑛等.诗经中反映的周代农业生产和技术[A].李国豪等编.中国科技史探索[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42.
[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地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14.
[ ]杜石然等.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上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73.45.332.
[ ] 郭沫若.十批判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359.
[ ]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卷)科学思想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288.
[ ] 刘徽.九章算术注序[A].文渊阁四库全书.
[ ] 钱宝琮.宋元数学史论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1966.204.
[ ] 陈遵妫.中国天文学史(第3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1430.
[10]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第三[M].文渊阁四库全书

上一页  [1] [2] [3] [4] [5] [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