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试论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
试论民族因素对苏联调停
试论冯友兰的“释古”
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
试论中西方上古社会的平
试论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
试论顾颉刚先生的疑古思
试论唐武宗灭佛的原因
试论明代的州县吏治
最新热门    
 
试论入关前清与朝鲜关系的演变历程

时间:2009-7-24 13:46:00  来源:不详
的儒家正统观念,使得光海君无法为其宗室与大臣们接受:“我国服事天朝二百余载,义即君臣,恩犹父子。壬辰再造之恩,万世不可忘也。先王临御四十年,至诚事大,平生未尝背西而坐。光海忘恩背德,罔畏天命,阴怀二心,输款奴夷。己未征虏之役,密教帅臣观变向背,卒致全师投虏,流丑四海。王人之来本国,羁絷拘囚,不啻牢狴,皇敕屡降,无意济师。使我三韩礼义之邦,不免夷狄禽兽之归,痛心疾首,胡可胜言!夫灭天理、糜人伦,上以得罪于宗社,下以结怨于万邦,罪恶至此,其何以君国子民,居祖宗之天位,奉宗社之神灵乎?兹宜废之,量宜居住。”【《李朝仁祖实录》卷1,仁祖即位年三月癸亥.】此完全以华夷正统作为理由,认为光海君“忘恩背德,罔畏天命,阴怀二心,输款奴夷”使“三韩礼义之邦,不免夷狄禽兽之归”,其“灭天理、糜人伦,上以得罪于宗社,下以结怨于万邦”,罪恶至此,理当废之。依据就是当时朝鲜遵循的程朱正统观,光海君的行为恰违背了这种被朝鲜视为至理的正统义理。光海君先被流放江华岛,再放于济洲岛,67岁卒于流放地。光海君的悲剧说明儒家正统观念对朝鲜的影响何等深远,不但思想上将其奉为圭臬,现实中亦不得违背,否则,国王宝座将有不保之危险。这样的危机使得朝鲜以后的国君时刻警醒,以免重蹈光海君覆撤,故始终将尊王攘夷的大旗高高举起,以确保政权的稳定。光海君被废,李?继位,是为仁祖。仁祖上台后,改弦易张,一切以明朝为本位,断绝与后金的一切往来。

三、两征朝鲜与清和朝鲜宗藩关系的确立

天聪元年(1627),皇太极上台,为了打破明朝所谓三方布置之策,【明末为了抑制后金,提出以辽东、皮岛、朝鲜为三方合击之势,采围堵之策.具体可参见李光涛:《毛文龙禳乱东江本末》,《明清档案论文集》,联经事业出版公司1996年版,第163-254页.】派阿敏率军攻打驻守皮岛的毛文龙,顺击朝鲜。但没想到朝鲜不堪一击,不足半月即迫近京城,朝鲜部队溃不成军,迫使朝鲜盟誓,从而与朝鲜建立兄弟之国的关系。十年后,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以朝鲜不朝贺为由,再次出兵,迫使朝鲜国王仁祖订立城下之盟。朝鲜与清由兄弟之国的平等关系变为宗藩关系,从而确立了随后200多年清代中朝宗藩关系的基调。两次战争迫使朝鲜屈服,但朝鲜始终未能心服,在清朝的武力征服下,朝鲜成了清的藩属,但朝鲜却千方百计维持与明朝的关系。明朝灭亡后,朝鲜高举尊王攘夷的旗帜,大讲尊周之道,既表明朝鲜承继了中华正统,同时表明其反清的立场。

天聪元年(1627)正月初八日,皇太极命阿敏率军攻打驻守朝鲜的毛文龙,顺便攻打朝鲜。十四日攻入义州,长驱直入,朝鲜军队望风披靡,廿一日克安州,廿六日入平壤,遂开始与朝鲜

谈判。朝鲜虽然军事上远不是后金的对手,但在谈判过程中却充分显示了作为“礼义”之邦的特色。朝鲜为了确保与明朝的君臣关系,坚持事大理念,与阿敏的代表展开了激烈的谈判,顽强地对抗后金。朝鲜之所以这样做,固然是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利益,但更重要的是基于春秋义理。从正月二十七日阿敏试着遣人致书于朝鲜国王仁祖开始,一直到三月三日,后金八大臣与朝鲜盟誓,历时月余,谈判过程较之战争经过长了许多。

后金最初坚决要求朝鲜断绝与明朝的宗藩关系,而后金与朝鲜则约为兄弟之邦。但朝鲜极力反对断绝与明朝的关系,因“大义所系,断不可许”。【《李朝仁祖实录》卷15,仁祖五年二月己亥.】朝鲜举国上下咸认为:“此则君臣天地,大义截然,有以国毙,不敢从也。”【《李朝仁祖实录》卷15,仁祖五年二月辛丑.】同时,在文书往来中,朝鲜屡书“天启”年号引得阿敏大怒,以为后金并非明朝属国,不当用“天启”年号,而“天启”、“天聪”不过一字之差,可用“天聪”。但朝鲜并不认为是“天启”、“天聪”一字之争的小节,而是“毁灭纲常”的大义。“君臣之分,天经地义,截然不可犯,宁以国毙,岂忍为此请还收改书之命?”【《李朝仁祖实录》卷15,仁祖五年二月己未.】后来双方妥协,依揭帖式,【揭帖,乃古代一种文书.戚继光《练兵纪实》杂集3载:"凡有大事申报上司,于文书之外,仍附以揭帖,备言其事之始末情节,利害缘由."可见,揭帖是正文以外,详细说明事情原委一类的文书.】不书年号。年号问题解决了,却又因议和盟誓问题而争执,朝鲜国王以母丧“方在忧服之中”,“三年之内,绝不杀生”为由,拒绝与后金阿敏盟誓。【参见《李朝仁祖实录》卷15,仁祖五年二月.】阿敏以为“无盟誓,何以信其诚,令贵国王怪滞不誓,是言和而意不欲和也”!几经交涉,双方妥协,以朝鲜国王在殿上焚香告天,令大臣于外廷刑牲以誓,方达成盟誓协议。【参见《李朝仁祖实录》卷15,仁祖五年二月.】朝鲜与后金谈判中始终坚持不背离对明义理,其正朔之争议和仪式之争皆关乎正统,正统观是朝鲜在谈判中秉承的原则。

阿敏最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