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试论顾颉刚先生的疑古思
史学的科学化:从顾颉刚
古史的证据及其证明力—
现代中国史学和民俗学的
最新热门    
 
顾颉刚与崔述的学术关联

时间:2009-7-24 13:49:50  来源:不详
1923年顾颉刚首先提出了“层累地造成说”,其后在1925年,日本学术界才正式提出“加上原则”,因此顾颉刚不可能受“加上原则”的影响;内藤湖南中国史辨伪思想的渊源一是富永仲基的“加上原则”,一是崔述的《考信录》,而尤以《考信录》为“直接背景”;崔述“无疑是内藤湖南中国史辨伪思想与顾颉刚‘层累地造成说’的共同源头”。〔17〕

  彭林先生也认为:“崔东壁的《考信录》最晚在1904年,日本就把它刻出来了,当时日本汉学界有个叫那珂通世的,这个人是学术巨子,他非常推崇崔东壁的东西,那么后来就把它加以标点,在日本出版了,引起了日本史学界一场革命。那么应该说日本近代史学它里边受到过中国史学的影响。昨天看了关于崔东壁的一些文章,当时日本非常喜欢他这个东西,那么顾颉刚、胡适、梁启超当时对崔东壁非常推崇,大概就是中国‘出口转内销’,发现了崔东壁这些东西。因为进来以后在中国并没有人注意,到了在日本发生重大的影响了,我们现在才发现这个书对我们很重要。”〔18〕

  本文认为,白鸟库吉的“尧舜禹抹杀论”内藤湖南(或富永仲基)“加上原则”与顾颉刚“层累地造成说”三者,从“历史发生的顺序与传说产生的顺序正好相反”的规律来说,是基本一致的。甚至崔述“世益远其所闻宜略而反益详”之说,与三者也是基本一致的。钱婉约文中比较了内藤湖南“加上原则”所解释的中国古史与顾颉刚“层累造成说”,并列出图示,其中内藤湖南所说的历史人物与提出学派的序列是:1,易学——伏羲;2,农家——神农;3,道家——黄帝;4,孟子——尧舜;5,墨子——夏禹王;6,孔子——周公。顾颉刚所说的历史人物与提出时代的序列是:1,汉代——盘古;2,李斯——三皇;3,《易·系辞》——庖羲;4,许行——神农;5,秦——黄帝;6,战国——尧舜;7,西周中期——禹。二者相较,大体相同,或者说十分近似。不同之处只是内藤湖南的序列中多出末端的孔子——周公一个环节,顾颉刚的序列中多出前端的汉代——盘古和李斯——三皇二个环节。

  另一方面,在李庆的研究中没有见到顾颉刚直接受到日本影响的证据。钱婉约的文章使问题进一步深化了:白鸟库吉1909年发表“尧舜禹抹杀论”比顾颉刚1923年发表“层累地造成说”早14年,崔述《考信录》1824年刊行比白鸟库吉又早85年,富永仲基的《出定后语》比《考信录》又早80年。其间没有确定任何直接影响,问题似乎已超出一般考据之外了。

(五)李学勤“疑古思潮在日本也有进步意义”说
  与上述观点不同的是,李学勤先生从政治和社会思潮的通常角度,以及多国范围的不寻常视野出发,提出了“疑古思潮在日本也有进步意义”一说,对于解释上述中日思潮早晚争论,亦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方向。

  李学勤先生说:“从晚清而起的这股思潮不只中国有,外国也存在,如日本的白鸟库吉,他不是写过‘尧舜禹抹杀论’吗?在日本也成了名文。……西方如马伯乐,他写的东西也是这个作风。”〔19〕(《导论:走出疑古时代》)(P.9)在对白鸟库吉、后藤朝太郎、林泰辅有关文章的发表情况作了细致的说明之后,〔19〕(《对〈走出疑古时代〉的几点说明》)(P.350)李学勤先生指出:“白鸟库吉的‘尧舜禹抹杀论’从日本的史学史上来看,也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当然,白鸟库吉后来的一些东西,我们是很不敢苟同的,后来他是讲满蒙的,他那个满蒙的东西恐怕还是为当时的日本政治起了相当的服务作用,不管是主观上怎么讲,它是起了相当的作用,我们不见得赞成。可是,‘尧舜禹抹杀论’从日本的思想史、学术史上来看,应该说还是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其实那个情况和我们差不多啊,完全一样。因为日本的白鸟库吉,那个时候马上就引起一个争论。站在他的对立面和他争论的,是日本当时应该说是最有权威的汉学家,就是以林泰辅为代表的。……他们这一派应该说是在日本极有根基,所以在我看起来,就和我们中国的情况一样。一派是从当时的思想史来看,作出了巨大贡献;另外一派是对于考证历史史实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贡献。”〔15〕

  在此方面,李庆先生也提出了相近的意见,他说:“20世纪初开始,《崔东壁遗书》在中国和日本的这一流布的现象,可以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呢?首先,《崔东壁遗书》尤其是《考信录》在中国和日本的学界,一度成为大家重视的焦点,对于两国的近代‘疑古’思潮的展开,对于要求把一切都放到‘理性的审判台’上加以审视的科学精神的发展,对于打破传统迷信的束缚,起到了相当的作用。”〔2〕

  这里顺便值得一提的是,在已出版的《顾颉刚读书笔记》和《顾颉刚学术文化随笔》中,发表了以前所未见的顾颉刚读书笔记,其中一篇说到1955年郭沫若访日,历史所副所长尹达同行,归来后对顾颉刚说:“日本人在封建社会中不敢疑古史,

 << 上一页  [11] [1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