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试论顾颉刚先生的疑古思
史学的科学化:从顾颉刚
古史的证据及其证明力—
现代中国史学和民俗学的
最新热门    
 
顾颉刚与崔述的学术关联

时间:2009-7-24 13:49:50  来源:不详
说。白鸟氏又尝著《东洋史概说》一书,以三皇为三才思想之反映,五帝系阴阳五行家学说思想之反映,三皇五帝皆架空理想的人物,不必实有其人,无非假托古帝王为教祖,以夸耀其学说所自出。津田左右吉著《太一说》,又以皇本于‘太一’。”其中引用了日文原文,所据资料来源有《东洋学报》、《白鸟库吉还历纪念东洋史论丛》、田崎仁义《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及制度》等。〔16〕(《中国上古史导论》)(P.79)

  据李庆的研究,20世纪初,中国和日本的中国史学界都出现了强烈的“疑古”思潮。在日本,开启思潮的是那珂通世,掀起轩然大波的是白鸟库吉,继承发展他的是津田左右吉。这一思潮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都在日本汉学界中占有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

那珂通世于1903年4月校点出版了崔述的《崔东壁遗书》。白鸟库吉的“尧舜禹抹杀论”则在1908年前后提出,正式见之于文字是1909年8月。两国的“疑古”学者都对《崔东壁遗书》有相当的兴趣,两国的中国古史研究相互间也确有互动的影响关系。〔2〕

  那珂通世最早在1902年日本《史学杂志》第十三编第七号上发表《考信录解题》,介绍崔述花费40余年“精密地调查上古、唐虞、三代、孔孟的事实”,并说:“读经史百家之书,鉴定其新古,甄别其真伪,我国人虽望竟其业,幸赖此书,得省其劳。东壁所斥者,为俗传,为伪古书,为圣人之道。圣人之道,暂且不论,对古书古传再加研究的话,对于我们了解西邻古代开化的真相,就可事半功倍。”

  据三宅米吉《文学博士那珂通世君传》,(原刊日本1923年版《那珂通世遗书》。)那珂通世的《崔东壁遗书》得之于狩野直喜所赠,为陈履和道光四年刻本。

  狩野直喜在1900年前后,作为日本文部省的留学人员在中国,和文廷式、陈毅、俞樾等文人有相当的联系。据内藤湖南《支那史学史》说:“他(崔述)在日本有信徒,那大多是由于《国朝先正事略》中较详细地记载了崔述之事,摘录了他的学说的概要,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之故。从德川时代就有热心的信徒,他的书在日本有很多抄本。据我所知,内藤耻叟先生等,通过《先正事略》而知《考信录》,求其书,早就读过。狩野博士在北京得《崔东壁遗书》残本以示那珂博士,那珂博士遂得其完本出版。”

  由残本到完本,尚有一个细节。据钱婉约的研究,1901年,内藤湖南在杂志上见到那珂通世将在日本刊印《崔东壁遗书》的消息,便写有《读书偶笔》一文,其中说到他收藏有《崔东壁遗书》的全本,愿意借出补足那珂的残本。那珂果然没有立即刊印,而等到1903-1904年,才刊出了《崔东壁遗书》的全本。

  中国方面,1921年1月,胡适找到《畿辅丛书》版的《东壁遗书》。2月,胡适致信日本的青木正儿,托他购求日本出版的《东壁遗书》,未果。1923年4月,胡适发表《科学的古史家崔述》一文;5月,顾颉刚发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1924年。《东壁遗书》由上海古书流通处影印出版。此时上距日本重刊《崔东壁遗书》已20年。但是由于《考信录》受到中国学者的关注,反过来,日本一些学者也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双方确实存在互动关系,包括“层累说”与“加上原则”早晚问题的争论。

  据钱婉约介绍说,日本江户时期的学者富永仲基所著《出定后语》于1744年刊行,其中论述了婆罗门教二十八重天、三十三重天是由后起的教派教理叠加的结果。富永仲基以此分析解释中国历史,著有《说蔽》一文,但早已佚失。

  内藤湖南于1921年、1922年和1923年,分别发表了《尚书稽疑》、《禹贡制作的时代》和《易疑》等文。《尚书稽疑》认为起初是由儒家提出了王鲁、尊殷的思想,又由墨家提出了祖述尧舜的思想,到战国时更有祖述黄帝、神农的思想,所以尧舜禹是后人附加上去的。《禹贡制作的时代》认为大禹治水是战国人的传说。

  1924年,内藤湖南找到了散失的富永仲基的《翁之文》,将其刊行于世。1925年,内藤湖南作了题为《大阪的町人学者富永仲基》的演讲,首次将他的理论称为“加上原则”。其后到1965年,内藤湖南的弟子宫奇市定在《独创的支那学者内藤湖南博士》一文中,称内藤湖南在1925年以前所写的有关文章是按照“加上原则”写成的,并且提出顾颉刚在1926年出版的《古史辨》中“叙述了与‘加上原则’完全一样的他自己的思想”。

  钱婉约认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