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傅衣凌对明清商业与商业
傅衣凌对中国社会经济史
最新热门    
 
傅衣凌晚年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思想的发展

时间:2009-7-24 13:50:57  来源:不详
时代痕迹,拨乱反正之后,他不断反思,准备对全书作重大的更正,并改名为《论明清时代的土地关系》,但因不久身患重病,未克进行,只好对最后二章作了修改,其他部分基本上保留原貌,以便让后辈学者了解到老一辈史学家在当时逆境中奋斗的足迹。

 

傅衣凌教授晚年对《论纲》的修改,最大的改动在于对阶级关系、阶级斗争的处理,摆正了阶级斗争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清除了简单化、公式化的影响,着力于揭示中国封建时代阶级关系的特征及其在明清时代的表现。

 

他认为中国封建时代,在阶级内部由于社会地位的差别又构成各种不同的等级、等第,即是不同的阶层或集团,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非常错综复杂,是束缚于封建宗的田园诗般的关系,束缚于天然生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是笼罩在家庭关系上的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尽管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可是它不象资产阶级时代那么尚单化,他们是以人身的依赖性为特征,在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个集团之间潜存着一种宗法或信仰的纽带。明清时代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萌芽,市民经济有所发展,地主经济和农民经济都较发达,构成封建经济的多样化,为中央集权制创造了一个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因而这时的阶级关系错综复杂,阶级斗争方式多种多样,有各种不同的类型,既有反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斗争。抗租运动,又有反抗封建政权压迫的抗粮,抗官斗争,还有随着封建后期商品经济的发达,出现了城市民变和奴变以及手工业者的反抗斗争,在反对中央封建统治者和地主的斗争中,不仅有农民,富农,城市居民,也有一部分从统治集团分裂出来的低层士绅分子以及成为剥削者的豪奴的参加,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往往混淆在一起,搞乱了阶级阵线。如清代后期的捻军,兴起在苏皖鲁豫四省边区,这个地方适处于黄淮灾害的中心,地瘦民贫,而地主经济却极为发达,那里的聚落形态是以土围子为中心,拥有千亩、万亩的地主,比比皆是,贫富悬殊,割据势力又颇为强大,他们平日筑圩立寨,拥有地方上的莫大权力,造成“富绅结捻”的局面,因此捻军的领导者,多是地方上的强宗大姓或士绅阶层中人物,他们与封建势力仍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二,注重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来分析农民运动的类型和性质。中国虽然是一个地区广大的封建大帝国,但是由于历史的和自然地理条件等等因素,使得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封建终济的发展,常处于交通便利的沿海或河川的三角洲地带,中国南方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这种经济格局的不平衡,对明清时代的农民运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他把明清两代的农民运动,基本上分为南方和北方两大类型,北方的农民运动,以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以及清代的白莲教,太平天国(其策源地为广西和湖广)为代表,这些农民运动,继承了中国历代农民战争的斗争传统,规模宏大,攻城掠邑,为了反抗封建土地所有制和残酷的政治,经济剥削,他们把斗争矛头直指地主阶级及其统治政权,敢于改朝换代,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和封建的统治秩序,但是这种传统形式的农民战争保留有浓厚的小生产者的平均主义和流寇主义的思想意识,他们具有反抗性的一面,也有破坏性的一面,他们以其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保守思想严重,仅局限于一时一地的利害,好吃大锅饭,加上流氓无产者的破坏性和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