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傅衣凌晚年中国社会经济
傅衣凌对中国社会经济史
最新热门    
 
傅衣凌对明清商业与商业资本的研究

时间:2009-7-24 13:50:58  来源:不详
换市场。一般人总认为山区经济是封闭性的,傅衣凌教授却独具慧眼。他研究了闽赣山区、江浙山区、湖南山区、巴蜀山区、川湖陕山区、豫皖山区等等山区经济,看到了山区虽然有封闭性的一面,却又存在商品性生产的开放性的一面。他说:“一般的说……山区较为落后的。……对于这一个问题,我们要注意封建社会的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了经济作物种植的普遍,这些山货,如茶、柏油、桐油、漆、棕、靛、纸、木材、果品等等……大部分作为手工业原料,或系地主阶级的奢侈品,而不是农民自己生活上的必需品,绝大多数要通过市场而出卖的,因此,某些山区生产曾出现有商品性较大的建宁、永定、连城,江西的金溪、南城、瑞金、雩都、吉安等都有不少的商人,他们都在闽赣山区之中。……唯是中国有些山区经济,其商品性颇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亦系事实。”[⑩]


第六,商业和商业资本的发展,引起了思想观念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如“工商皆本”主张的出现,农民平均主义斗争的提出,李贽、汤显祖等叛逆和异端思想的出现,反禁欲,崇奢侈等等。
第七,商业资本已介人生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946年,他撰写《清代中叶川陕湖三省边区手工业形态及其历史意义》一文,[11]就是论述川陕湖三省边区的山区手工业生产因商品经济的驱动,已发展至接近工场手工业的阶段。这是第一篇论述清代工场手工业的专文。此后,傅衣凌教授以毕生精力探讨了商业介入纺织、矿冶、制瓷、榨油、航运和农业的情况,成为史学界研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代表性论著。
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原因,当前人们对资本主义萌芽研究的兴趣正在减弱。但是,不论对傅衣凌教授研究明清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成果持何种态度,傅衣凌教授对明清商业和商业资本的论述至今依然有其学术价值。他勾勒出的明清时期专业商人的出现,专业市场的形成,山区卷人商品的流通,白银成为主要的通货,商业发展导致思想观念的变化等一系列社会变迁的图景,我以为,他实际上描绘了发生在16—17世纪中国的一场“商业革命”,尽管傅先生当时没有使用这一概念。商业革命,是产业革命的前提。西方学者曾经指出,任何单方面的变革或孤立的发明都不会造成工业革命,变革的社会条件是通过几百年的商业资本主义才形成的。[12]至于商业革命和产业革命之间是否存在鸿沟,在商业革命发生之时是否存在产业革命的萌芽,换言之,即对傅衣凌教授的16世纪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论可以见仁见智,但是傅衣凌教授“总之,自明中叶始,传统的封建经济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变”的论断却是至理名言。[13]
对于明清商业和商业资本的历史局限性,傅衣凌教授也作了透彻的分析。他说:“中国商人的致富,是靠着巧取豪夺,而不是从正当的商品交换流通过程中取得利润,他们不是等价的交换,而是采取超经济的封建剥削,这样,就使得中国商人的活动与封建的榨取方式极为接近;使得中国商人不可能纯粹的从商品的流通过程中获得利润,而是和土地资本、高利贷资本相结合,甚至与官僚互相勾结,邀取官职,富通王侯。”[14] 这里,傅衣凌教授把明清商业资本的历史局限性概括为三点:(1)和土地资本相结合。他说:“中国很早便出现土地买卖,这本是好事情,但由于其他条件不具备,手工业生产的条件不具备,土地过早地买卖反妨碍着工商业的发展。这使商业资本有其他出路,而不必急于冲破封建束缚,它可以把过剩的资本用来购买土地。”[15]这就是司马迁所说的,中国商业资本惯于走“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思路。(2)与高利贷资本相结合。他曾以江西商人资本为例说:“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相结合,在明代江西商人资本里是很突出的。”[16](3)与官僚相结合。他说:“在封建社会里,土地的占有是意味着特权的赋予,中国商人虽拥有巨大的财富,但在律上是没有地位的。”[17]因此一方面,商人欲提高自己的地位,就必须与封建官僚相勾结。他说:“盖因中国的商业资本于其育成的母体中,常依靠官僚的帮助。”[18]另一方面,封建官僚也由于商业有利可图,纷纷投资工商业,操纵工商业,造成了“城市主要商业大权,是操在大官僚的手中,如盐、铁、当、行商等,都是官商”,[19]因而形成“官与绅,绅与商历来是互通的局面”。[20]明清商业与商业资本还有另一个鲜明特征,即和乡族势力相结合。这也应当视为明清商业和商业资本的另一局限性。我们知道,傅衣凌教授研究明清社会经济史并非就经济而论经济,而是十分注意政权、族权对社会经济所发生的影响。关于乡族势力的作用,他说:“中国有句老话‘天高皇帝远’,即中央专制主义的势力尚不能深人各地民间的反映。因而中国地主阶级便积极扶植、利用这乡族势力,用以干涉人民经济生活的各方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