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陈寅恪、唐长孺、胡如雷
最新热门    
 
胡如雷运用阶级与阶层分析方法研究历史的实践与启示

时间:2009-7-24 13:51:01  来源:不详
三、关于运用“集团”概念的问题

 

    “集团”,是指为一定目的而组成的共同行动的团体。“集团”可以由单一阶层的人员所组成,也可以由单一阶级的人员所组成,还可以由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人员混合而成。较早运用“集团”这一概念来研究历史的当属陈寅恪。他首创了“关陇集团”的概念,用以说明西魏、北周及隋唐统治阶级的变迁升降问题,对后世的影响极大。他又提出了“李武韦杨婚姻集团”的概念,用以研究唐初百余年历史的发展变化。显然,“关陇集团”说,是就地缘乡情关系而言的;“婚姻集团”说,是就血缘亲情关系而言的。

    胡如雷在20世纪50年代初,也运用过“集团”的概念来研究“武周革命”问题。他提出了“大官僚贵族地主集团”和“新兴地主集团”两个概念,用以说明武则天与长孙无忌等顾命大臣之间的政治斗争。不过,与陈寅恪不同的是,胡如雷所说的“集团”是由单一阶层的人员所组成,即与“阶层”并无二致。也就是说,胡如雷所说的“大官僚贵族地主集团”,就等同于“大官僚贵族地主阶层”(或称士族地主阶层);“新兴地主集团”,就等同于“新兴地主阶层”(或称庶族地主阶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胡如雷主要是直接运用“阶级”或“阶层”的概念来研究隋唐政治史的,于是,“集团”这一提法就罕见于他的论著之中了。

    “文化大革命”之后,胡如雷在深入研究隋唐政治史的过程中,除了感到把地主阶级仅仅划分为大地主阶层与中小地主阶层等两个阶层是不够妥当的之外,有时又感到即使把地主阶级划分为公卿显官集团、地方豪强大地主阶层、中小地主阶层等三个阶层,仍不能圆满地诠释所有的历史事件。于是,他又重新运用“集团”这个概念来研究历史问题。

    他在1991年发表的《隋文帝杨坚的篡周阴谋与即位后的沉猜成性》一文中指出,杨坚在图谋篡夺北周政权时,就不断拉拢党羽,培植私人势力,组成了包括郑译、刘防、柳裘、韦謩、皇甫绩、柳昂、长孙平、崔仲方、宇文忻、杨尚希、杨弘、杨素等人在内的一个政治集团[2](p70)。这里之所以只称作“集团”,而不冠以士族或庶族名号,是因为其成员分布于各个阶层,不便以某个阶层名之。

    另外,胡如雷在研究隋末农民战争中,又运用了“势力”这一概念。如他在《关于隋末农民起义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隋唐之际,大大小小的武装势力星罗棋布于全国各地”,其中既有农民起义军,又有地主武装[3](p214)。还特别提出了“王世充势力”的概念,以与东都内的文都、卢楚等文官势力相区别,并进而分析东都的内讧及郑政权的建立。显然,胡如雷这里所说的“势力”与“集团”并无多大区别,即均非由单一阶级或阶层组成的,“武装势力”可以类同于“武装集团”,“王世充势力”可以类同于“王世充集团”。

    以上列举了胡如雷在历史研究的方法上及认识上的一些变化,那么,这些变化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