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对费正清中国史观的理性
晚清中国对西洋医学的社
试论19世纪中期清朝军队
走向再造:试谈十世纪前
清代中期(公元1726—1
晚清中朝定期航线的开设
论清中叶学术发展的三个
北宋中期的政风之变
略论六十年代中期的美国
东汉中期的思想走向与王
最新热门    
 
清中期以前的铸钱量问题——兼析所谓清代

时间:2009-7-24 13:51:29  来源:不详
,页16.
湖南 宝南局 道光二十几年     4.8054    同上,页23.
湖北 宝武局 道光二十几年     8.442    同上,页17.
广东 宝广局 道光二十几年     3.456    同上,页19.
广西 宝桂局 道光二十几年     2.4     同上,页20.
江西 宝昌局 道光二十几年     4.2037    同上,页15.
山西 宝晋局 道光二十几年     1.7472    同上,页24.
陕西 宝陕局 道光二十几年     9.474    同上,页18.
云南 宝云局、道光二十几年     17.0568   同上,页21.
东川局二局、
广西局第7局
直隶 宝直局 道光二十几年      6.0756   同上,页14.
新疆 叶尔羌 道光二十几年      0.1722   同上,页27.
山东、安徽、
河南、甘肃
总计                 114.6866
                   万串,合
                  11.46866亿文
         说明         此数为额铸,
                    当时因减铸,
                    实际所铸当
                    比此数少得多.
说明:此数为额铸,当时因减铸,实际所铸当比此数少得多。

  以上所考察的数字,中央的年铸额比较系统,康、雍、乾、嘉四朝也基本是其实铸之数。地方各省年铸总额,乾隆二十年左右之数,应是实际鼓铸量,不会仅是规定额数,因当时正处在银贱钱贵时期,清政府正令各省加大鼓铸量以平抑钱价,且当时滇铜正旺,铸料没有问题。道光二十几年之数,只是额铸数。王庆云《石渠余纪》卷5 叙述:"案今(道光后期)《则例》,各省局出钱岁额,除山东、河南、安徽、甘肃久已停炉,余省岁其出钱一百一十一万余串。自银价愈昂,钱本愈贵,大半皆停炉,余省岁其出钱一百一十一万余串。自银价愈昂,钱本愈贵,大半皆停炉减卯",其所说的道光后期《则例》所记"各省局出钱岁额"的111万余串,也应是额铸,而非实际铸额,因当时"银贵钱贱",各省"大半皆停炉减卯"。不过本文所考察的,主要是道光初年以前的银贱钱贵时期的铸钱量,所以有乾隆二十年左右之数,已能说明问题。

  根据以上两表考察的数字, 乾隆二十年左右, 地方各省年铸221.8425万串,中央以户、工局各年铸71卯的乾隆二十年左右133.1037 万串计,则年铸总量为354.9462万串,合35.49462亿文。乾隆二十年,全国总人口为1.85612881亿人,(注:《清高宗实录》卷503之末。卷857,乾隆三十五年四月甲戌条。)人均19.12文。 若以乾隆二十一年中央所铸139.3527万串计,则该年总铸量为361.1952万串,合36.12亿文, 人均19.36文。这一数字,是论述清代钱荒所用之数字顺治八年人均1.4文、康熙年人均3.7文、康熙六十年人均4.3文、雍正十年人均6.4文的13.83倍--3.03倍。其绝对数量,乾隆二十一年的36.12亿文,是前举论述钱荒问题之最高额6.8亿文的5.3倍,多29.3亿文。清代,中央两局几乎年年鼓铸,如果再加上中央及地方历年积累之铸钱,其社会流通量及人均数将大大超过上述数字。

  以上所述是乾隆时期的铸钱量,其顺康雍时期某一阶段中央与地方铸钱总量,因资料缺乏,尚未作统计,更谈不到社会实际流通量及人均数。其实,仅以人均制钱数,也不能说明是否存在钱荒问题,以下分析嘉庆后期以前的"银贱钱贵"的问题,附带对此略谈看法。

  二

  下面再谈这一时期的"银贱钱贵"问题。

  嘉庆后期以前,全国除个别地区、暂时性的出现"银贵钱贱"现象外,总的情况是"银贱钱贵",即低于政府规定的1∶1000 的银钱比价,制钱八九百文甚至七百多文即可换银一两。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复杂,但主要原因,是外国廉价白银的大量流入,造成银钱比价低,政府仍始终以固定的1∶1000的银钱比价衡量钱值,便显得"钱贵", 进一步说,这种银钱比价中的"钱贵"概念,并不等于钱自身之贵,更不能以所谓钱少而贵说明这种银钱比价中的"钱贵"。实际情况是钱的鼓铸投放量并不小,只是钱之铸造量赶不上大量白银流入量的增加,所以银钱比价始终在1∶100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