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试论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
试论民族因素对苏联调停
试论冯友兰的“释古”
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
试论中西方上古社会的平
试论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
试论顾颉刚先生的疑古思
试论唐武宗灭佛的原因
试论明代的州县吏治
最新热门    
 
试论元代中国与高丽的贸易

时间:2009-7-24 13:52:24  来源:不详
径来往?如前所述,元与高丽可由陆、海两路交通。高丽商人恰是有的经海道“船路里来”,如《朴通事》中赵姓商人说:“我只船上来了,”并在海上历险看见海盗打劫往来元丽的布疋、粮食贸易船。也有走“旱路里来”的:“过的义州”即是中国土地“汉儿田地里来”。走此路的可能以高丽北部商人为多。《老乞大》中李姓等高丽商人是“从高丽王京(今开城)来”,来时走的旱路,待把马匹等货物脱手卖出,购得元商品返回高丽时则走北方海路:“到直沽(今天津)里上舡过海,”沿海岸线向北经过辽东半岛海岸,再沿朝鲜西海岸南行,抵高丽中部之王京。据说商人携货从高丽王京到元大都、山东等中国北方发售及采购货物回国卖出,这一往返行程差不多为期一年:“俺从年时正月里将马和布子到大都卖了,五月里到高唐,收起棉绢,到直沽里上舡过海,十月里到王京。投到年终行货都卖了,又买了这些马并毛施布来了。”当然时间长短也受路途和购售是否顺利及货物量多少的影响。
      高丽政府对入元贸易的民间商人有相关的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当高丽商人们在往大都的路上欲投宿人家时,主人家因打量他们“样范又不是汉儿,又不是达达”,而不敢贸然留客。一路同行的辽阳王姓商人证明说:“这几个伴当,他是高丽人,从高丽田地里来。他每高丽田地把口子,渡江处,官司比咱每这里更严,验了文引,仔细的盘问了,才放过来。他每要是歹人来历不明呵,怎生能勾到这里来?他见将文引,赶著高丽马,投大都做买卖去。”这也说明这些高丽商人都是获高丽官方允许的合法的经营者,并非走私活动。
      元朝地方商业税务机构对前来贸易的高丽商人,按一定比例收取实物或货币做为贸易税,称为“抽分”。如丁姓高丽客人“赶着一百匹马,……来时节,到迁民镇(今山海关)口子里抽分了几个马,到三河县抽分了几个马。”
      元政府对外国商人的管理和商品征税的条例、法规,虽然重点在于南方市舶司所在地,对番舶入港时“依例抽解”,出港时“于所在番船公验内附写将去物货,不许夹带违法之物”;抽分又分粗货、细货,税率有十五取一或取二,十分取一或取二,也有三十取一等等不同,北方对外贸的管理也应大率如此。
      高丽商人的主要货物是马匹、苎布、人参。他们入境中国,从东北一路走来,赶着牲口,驮着高丽苎布和新罗参等货物,沿着驿路驿站,起早赶晚,入得山海关(迁民镇)经夏店、三河、通州等地,直奔大都。途中历尽辛苦,还要提防盗贼和歹人,有适宜的机会也发卖了些货物。那丁姓商人原赶了一百匹马,被抽分了几个,又“瘦倒的倒了,又不见了三个,只将的八九十个马来了,到通州卖了多一半儿,到城里(大都)都卖了。”商人到大都后通常找熟识的店家落脚,也要考虑到住地离市场的远近,做买卖是否方便。辽阳客人王某和高丽客人李某商议:“咱每则投顺承门关店里下去来。那里就便投马市里去哏近”,“但是直东去的客人每,别处不下,都在那里安下。俺年时也在那里下来,哏便当。”如果店家帮忙找到买主,也不一定非去大市场不可。经过牙人说合定价立契,买卖双方即可做成交易。就如店主对王、李客人所说:“你既卖时,也不索你将投市上去,则这店里有者。俺与恁寻主儿都卖了。”每一笔买卖需交牙税钱,“体例里,买主管税,卖主管牙”,而且买卖头匹(马牛等牲畜)还要按国家规定税契。
      除了马匹,高丽商人的货物还有不同颜色、不同档次的苎麻布:白毛施布、黄毛施布、黑帖里布(据考贴里布用火麻或称大麻为原料,比苎麻布颜色黑,也不如毛施布柔软)。高丽商人开价说,毛施布“十一综的是上等好布(综相当于今日棉布的纱支,纱支高的质量好),三定(锭)半,没商量。九综的是中等的,两定(锭)半。”“帖里布这一等好的两锭,这一等较低的六十两”。买主讲价:“恁休胡索价钱!这布如今见有行市……这毛施布高的三锭,低的两锭。这帖里布高的七十两,低的一锭”(元代的纸币称钞,一锭为五十两)。可知高丽布长久以来大量贩入大都,是市面上常见之物,已形成人们所熟悉的、较稳定的品质价格,即“见有行市”,高丽商人想抬高价钱也不那么容易。其实价格是随供需关系而定,古今如此。高丽客人问到人参价钱,店家答道:人参正阙着,哏好价钱。往年时则是一斤十五两,如今为没卖的,半锭也没处寻里……新罗参呵,更好,愁甚卖!”牙家最后敲定:“如今时价二十五两一斤,有甚商量?”
      高丽商人在大都发卖完毕,着手购买“回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