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试论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
试论民族因素对苏联调停
试论冯友兰的“释古”
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
试论中西方上古社会的平
试论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
试论顾颉刚先生的疑古思
试论唐武宗灭佛的原因
试论明代的州县吏治
最新热门    
 
试论六朝时期广西地区的农业

时间:2009-7-24 13:52:48  来源:不详
土覆种工具,尚未出现专用的水田农具。广西地区出现耖耙这种专门的水田整地工具,说明当时这里水田耕作技术已经十分先进了。除了新出现的耙以外,还出现了略呈三角形中间带脊的铧,这样的铧更有利于破土挖沟时向两边翻土和分土。当时广西地区的人们为了更好地适应生产,还对原有的生产工具进行了一些改进。例如锸的銎部以前为方形或长方形,而这时被改成六角形,这样就使得柄套得更牢而不易脱落。铁质曲柄的锄头也同样体现了技术的改进。"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它给手工业工人提供了一种其坚固和锐利非石头或当时所知道的其它金属所能抵挡的工具。"(6)因此铁农具数量的增加、应用范围的扩大及其技术的改进,为六朝广西地区农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同时它自己也成为了当时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六朝时期广西地区牛耕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三国时,孙权便大力提倡牛耕。《晋书》记载,黄初二年(公221年)"吴上大将军陆逊抗疏请令诸将各广其田。权报曰:’甚善。令孤父子亲自受田,车中八牛,以为四耦。虽未及古人,亦欲与众均其劳也。’有吴之务农重谷,始于此焉。"(7)"八牛"、"四耦"应为推行牛耕之证。广西属东吴,这种政策也应该得到了贯彻。两晋时,牛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咸宁元年(公元275年)杜预上疏力主在南方推广牛耕,武帝就此下诏(8)。西晋官设牧场,把大批的耕牛调往南方。南朝的齐梁陈各朝均大力推广牛耕。文献记载梁武帝改革祭祀制度,以面食果蔬代替牺牲,并明令私宰耕牛要依法严惩。士族官僚傅昭连亲戚送来的牛肉都不敢吃。南海太守王僧孺在本郡移风易俗禁杀耕牛(9)。这些都说明牛耕在岭南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从考古材料来看,广西苍梧出土的耙田模型以及其它墓葬中发现的陶牛模型、牛圈等都是广西使用牛耕的证明。苍梧发现的耙田模型中采用牛环牵引的办法,将耙的轭架在牛颈的上缘进行牵引。牛鼻穿上环,系上绳索,扶耙者利用牛环绳索控制进行耙田。这种技术不仅节省了劳力,而且便于操作,大大提高了耕作功效。这种方法在今天很多地方仍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水稻是当时广西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当地人们对水稻的栽培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精耕细作的方式。再拿苍梧出土的耙田模型来分析。这个模型为长方形,长18厘米,宽15厘米,水田四周筑有田埂,中间纵贯一田埂,将耕田一分为二,一角设有漏水设施,田面有耙齿痕,每块各站一牛,随牛后人俑两手扶耙。水稻田筑埂,不仅仅具有田界的作用,而且具有留水保土的效果。《齐民要术》在"种茱萸"篇中说:"凡于城上种莳者,先宜随长短掘堑,停之经年,然后于堑中种莳,保泽沃壤,与平地无差。不尔者,土坚泽流。"说明在城坡上种植时,要种在堑内。堑就是较深的壕沟,所以等于种在一块有田埂的小田内,故能"保泽沃壤"而不至于水土流失。田角的漏水设施,除了便于灌水和排水外,还能使田里的水保持在一定深度,利于水稻的生长。而犁后加耙更是反映了当时具有平田播种、碎土保墒等一系列生产技术。文献记载岭南人们在当时还创造了水稻晒田技术。《齐民要术·水稻》中这样记载:"稻苗渐长,复需薅,薅讫,决去水。曝根令坚,量时水旱而溉之,将熟又去水,霜降获之。"另外广西人民还懂得了复种技术即一年中在同一块田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植物。当时水稻种植已经出现了一年两熟或三熟的情况。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温水条》述九真之稻时说:"名白田,种白谷,七月火作,十月登熟;名赤田,种赤谷,十二月作,四月登熟。所谓两熟之稻也。"《初学记》卷八《岭南道条》引郭义恭《广志》曰:"南方地气暑热,一岁田三熟,冬种春熟,春种夏熟,秋种冬熟",并称之为"三田"。两熟稻和三熟稻的出现表明人们已经懂得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来种植粮食了。

对农作物进行施肥,是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孟子》云:"终年粪其田"。《礼记·月令》说,夏季多雨,锄草以沤腐,烧灰,浸泡水中藉以杀草,从而"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六朝时广西人民十分注意对农作物的施肥。《齐民要术·种葵》载"苕草,色青黄,紫花……可以美田,叶可食。"又据《广志》载:"苕草,色青黄,紫花。十二月稻下种之,蔓延殷盛,可以美田,叶可食。"这是种植苕草这种豆科植物作为绿肥。从"十二月稻下种之"的记载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