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两汉北部边防若干问题之
两汉边防战略思想的发展
关于明代中朝边界形成的
通过敦煌吐鲁番文书看唐
汉朝经锦可不用提花装置
汉朝关中水利图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
最新热门    
 
汉朝边防军的规模及其养兵费用之探讨

时间:2009-7-24 13:53:19  来源:不详
十税一”计,平均每户岁出田租为:
    68亩×2(石)×1/30≈4.5石
赋敛钱一户按五口之家,二大三小计算,其每户一年出赋敛为:
    (2×120)+300+(3×3)二549钱
    而我们前面所述,边防兵每人每年要消耗粮食27石,费用 7600钱。则平均每人每年需消耗6户田租(27石/4.5石),用掉约14户的赋敛(7600/549)。这也反映出当时供养边防军任务之艰巨。所以,凡遇有边防战急之时,军旅数发,则国家财政往往不胜供给。如秦始皇时,北伐匈奴,南征百越,“男子疾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6]汉武帝时“外事四夷”,“大司农陈藏钱经耗,赋税既竭,犹不足以奉战士”;[7]王莽时,为伐匈奴,在边境临时增驻20万兵,“仰县官衣食,用度不足”;[8]东汉和帝时,窦宪伐匈奴,“而大司农调度不足”;[9]安帝永初年间;“比年羌寇特困陇右,供徭赋役,为损日滋,官负人债数十亿万”。[10]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为了保证这巨额的养兵费用开支,政府往往加重对人民的赋税剥削。在秦代“厚赋天下”,“赋敛无度”,[11] “头会箕敛,以供军需”;[12]汉武时“民户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13]王莽时“赋敛民财,什取伍”,[14] “数横赋敛,民愈贫困”[15]东汉时“募发百姓,调取谷帛,……外伤羌虏,内困征赋”,[16]实行赋外征调。赋税剥削的加重,其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统治阶级为了社会长治久安的需要,往往也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来保证边防养兵的需求。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军队屯田、殖谷于边。为解决边防军粮食供给紧张问题,汉代开创了军队屯田。《史记·匈奴传》载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自此以后,边防军屯正式成为一项制度,边郡设农都尉管理屯田,已如前所述。而且在特殊时期,亦多置屯田。如赵充国率部戍守金城,向宣帝建议:“愿罢骑兵,留驰刑应募,及淮阳、汝南部兵与吏士私从者,合凡万二百八十一人……分屯要害处,……田事出,赋人二十亩。”[17]王莽时,“乃以(赵)并为宜禾将军,发戍卒屯田北假,以助军粮”。[18]
    屯田的作用,首先在于它多少解决了部分军粮供给。但更重要的是,它减少了巨额的军粮委输费用。西汉赵充国说:屯田“益积蓄,省大费”;[19]东汉曹凤亦云:“广设屯田……殖谷实边,有省委输之役”;[20]顺帝时由于在北地、上郡等地屯田,因而“省内郡费岁一亿计”。[21]正因为如此,汉代屯田自武帝元狩四年开始后,基本没有停止过,成为汉王朝解决军粮问题的重要措施。
    第二,入粟拜爵,贮备边粮。汉代贮备边粮亦采取了入粟拜爵和入粟射官等形式。如文帝时,“匈奴数侵北边,屯戍者多,边粟不足给当廪者”,乃“令民入粟边,六百石上造,稍增至四千石为五大夫,万二干为大庶长,各以多少级数为差”;[22]景帝时,上郡以西旱,“亦复修卖爵令,而贱其价以招民”;[23]武帝时,由于师旅数起,“粮食不足……入谷射官,救急,赡不给”。[24]入粟拜爵,入谷射官,在一定时期,减缓了戍卒粮食供应紧张的难题。
    第三,盐铁官营,以税助赋。汉代盐铁官营的直接契机是边防供给不足。《盐铁论·本议》云:“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先帝哀边人之久患……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盐铁专卖给汉王朝带来了巨额收入。《史记·平准书》载:“费皆仰给大农。大农以均输调盐铁助赋,故能赡之。”桑弘羊称此举为“安边足用之本”。[25] 
     第四,假王侯租,减百官俸。当国家财政紧缺时,为筹措边费,假王侯租赋,减省官俸的情况也为常有。其中尤以东汉时期为最。例如:顺帝永和元年(公元136年),“诏贷王侯国租一岁”;汉安二年,“贷王侯国租一岁”;[26]桓帝延熹年间,“减公卿以下奉,贷王侯半租”,或“假公卿以下奉,又换王侯租以助军粮”;[27]由于这种情况时有发生,所

 << 上一页  [11] [12] [1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