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汉代北部、西南部边郡经
谈两汉文化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两汉的沙尘暴记录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
两汉时期新疆的经济开发
论两汉乡村社会中的里社
两汉流民问题初探
论两汉赐爵制度的历史演
最新热门    
 
两汉北部边防若干问题之比较

时间:2009-7-24 13:53:26  来源:不详
两汉在北部地区的边防政策、边防武装力量建设以及边疆经济开发等方面,相沿者多,更异者亦不少。对这些问题进行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两汉边防的源流演变,理其发展脉络,而且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其特点,探求它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边防政策
 
    两汉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的斗争最为持久。《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云:“四夷之暴,其执互强矣。匈奴炽于隆汉,西羌猛于中兴,而灵献之间,二虏(指乌桓、鲜卑——笔者)迭盛。……其陵跨中国,结患生人者,靡世而宁焉。”因此,两汉边防重心在北方,“西边、北边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燧”①。构成两汉时期的重要防线。
    由于边防形势不同以及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两汉王朝相应地采取了不同的边防政策。
    西汉经历了和亲防御到积极进攻的转变。
    早在汉高祖践祚之初,就曾有图匈奴之举。汉高祖亲率32万大军北伐匈奴,但因准备不足,被困平城白登山,损失惨重。由此,刘邦不得不采纳娄敬的建议:“天下初定,士卒疲于兵革,未可以武服也。”②对边防采取防守政策,史称“坚边设候,结通和使”③。
    “坚边设候”:就是在边境地区设立关卡,建烽燧,布置边防力量,加强防御能力。如高祖二年(前205年)“兴关中卒乘北边塞”④;文帝时实行削藩、收边郡措施,在北方边胡之燕、代国更置缘边郡,“燕、代虽有旧名,皆亡南北边矣”⑤;并令军分屯于飞狐、句注、上郡、北地以及长安附近之棘门、霸上与细柳“以备胡”;同时,采纳晁错的建议,“徙民塞下”,充实边境人口。
————————
    ①  《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
    ②  《汉书》卷四三《娄敬传》。
    ③  《汉书》卷四《文帝纪》。
    ④  《汉书》卷二四《食货志》。
⑤  《汊书》卷九四《匈奴传》。
 
    “结通和使”:就是与匈奴和亲。高祖九年(前198年)取家人子为公主妻于单于,使娄敬往和亲约;惠帝三年(前192年)以宗室女为公主嫁匈奴单于;景帝年(前156年)遣陶青至代下与匈奴和亲,希望通过和亲来减缓匈奴人寇频率。
    汉初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和周边民族的大规模军事冲突,对医治战争创伤、稳定政治局势、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积极作用。然而,匈奴游牧经济的不稳定性,“宽则随畜田猎禽兽以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①。使其一直没有放弃对边地的掠夺。《汉书·晁错传》云:“汉兴以来,胡虏数人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自吕后六年(前182年)至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卫青败匈奴右贤王子河套以北止,共58年,匈奴入寇约有29次之多,平均每两年就有一次大规模人寇。其入寇兵力每次由三四万骑至二十万骑不等;其入寇地区,或专掠一郡,或分掠数郡;杀戮边地人民,自太守、都尉以下,每次都是数千乃至数万。其入寇地点,涉及狄道、陇西、朝那、朔方、云中、定襄、雁门、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几乎包括汉朝北疆数千里,成一方大患。
    汉武帝时期,经过汉初70年的休养生息,国家经济实力空前雄厚,“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②;加上国内诸侯王问题已得到解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大大加强,使汉王朝与北方民族关系的优势转到西汉一方。边防政策也由汉初之防守转为积极进攻。武帝曾对卫青说:“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