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汉代北部、西南部边郡经
谈两汉文化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两汉的沙尘暴记录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
两汉时期新疆的经济开发
论两汉乡村社会中的里社
两汉流民问题初探
论两汉赐爵制度的历史演
最新热门    
 
两汉北部边防若干问题之比较

时间:2009-7-24 13:53:26  来源:不详
疆的经济开发,主要表现在:
    1.内徙边民
    东汉内徙边民较为频繁。考诸史册者有:建武十年(34年)“徙定襄”⑩。建武十————————
    ①  《汉书》卷二四《食货志》。
    ②  《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
    ③  《史记》卷一一○《匈奴列传》。
    ④  《汉书》卷九六《西域传》。
    ⑤  《史记》卷一二三《大宛列传》。
    ⑥  《后汉书》卷三六《百官志》。
    ⑦  《史记》卷三○《平准书》。
    ⑧  《玉海》卷一七七《食货·屯田》。
    ⑨  陈直:《两汉经济史料论丛》,陕西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74页。
⑩  《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
 
五年(39年)“徙雁门、代郡、上谷三郡民,置常山关、居庸关以东”①。永初五年(118年),羌人寇河东、河内“百姓相掠,皆奔南渡河。……遂移陇西徙襄武,安阳徙美阳,北地徙池阳,上郡徙衙”②。永和五年(140年),“徙西河治离石,上郡治下阳,朔方治五原”③。
    如此大规模徙民于内郡,使北部边郡显得意外萧条;同时,民间自发的、零散的、渐进式的移民内郡,更使得边郡人口锐减。把《汉书·地理志》所记西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户口统计与《续汉书·郡国志》所记顺帝永和五年(140年)户口统计作一比较,可以看出其耗减量十分惊人。
    平帝元始二年,西汉北部边郡有1151828户,而到东汉顺帝永和五年锐减至320469户,仅为西汉平帝时户数的27.82%;西汉平帝时北部边郡有5114887口,而东汉有1399131口,仅为西汉口数的27.35%。在农业社会,人口是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人口锐减,其经济衰退之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2.少数民族大量入居塞内
    伴随着徙民于内郡,则是少数民族大量入居塞内。建武十三年(37年)“匈奴左部遂复转居塞内”;建武二十四年(48年)南匈奴内附,“南单于既居西河,亦列置诸部王,助为扞戍。使韩氏骨都侯屯北地,右贤王屯朔方,当于骨都侯屯五原,呼衍骨都侯屯云中,郎氏骨都侯屯定襄,左南将军屯雁门,粟籍骨都侯屯代郡”;北匈奴亦“款五原塞降”,后来又战事不断,而“诣云中、五原、朔方、北地降者”,遂“以分处北边诸郡”④。此外,又有窜逃人塞者络绎不绝,而乌桓、鲜卑亦相继人塞,交错分布于边郡。
    少数民族入居边郡,固然有助于加强民族融合,但对东汉王朝边防而言,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原来的牧马区或多或少地变成了战场,政府无法在宜牧区牧养马匹,而使东汉王朝逐渐放弃了北部边郡的苑马牧养。如和帝永元五年(93年),“诏有司省减内外厩及凉州诸苑马”⑤。其次,使屯戍区大为缩小。原来两汉常置的屯田机构亦日渐废去,使戍耕点越来越少,游牧区不断南移。复次,使政府负担不断增加。《后汉书·袁安列传》载袁安言:“且汉故事,供给南单于费直岁一亿九十余万,西域岁七千四百八十万”。《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也载:“于是鲜卑大人皆来归附,并诣辽东受赏赐,青徐二州给钱岁二亿七千万为常”;同时对乌桓也“给其衣食”。
综上所述,西汉由于不惜成本地大力从事边疆经济开发,使北部地区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从而有相当的经济实力支撑强大的边防武装力量之存在,边防也相对巩固,有效地保证了中原地区人民的和平生产与生活。而东汉,由于对边疆经济开发不力,使边疆地区经济极度衰落而缺乏足够的经济实力去维持强大的边防武装力量,导致“边郡守御之兵不精”⑥,边防军事实力不强,而寇乱迭起,“岁无宁日”。其结果却是筹边之费增加,动辄“八十亿”甚至“二百四十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