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汉代北部、西南部边郡经
谈两汉文化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两汉的沙尘暴记录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
两汉时期新疆的经济开发
论两汉乡村社会中的里社
两汉流民问题初探
论两汉赐爵制度的历史演
最新热门    
 
两汉北部边防若干问题之比较

时间:2009-7-24 13:53:26  来源:不详
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③自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王恢谋马邑,匈奴绝和亲”,开始了大规模战略进攻,对北部进行了积极经营。
    元朔二年(前127年),卫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阚,败白羊、楼烦二王,“收河南地”,而置朔方、五原郡。
    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出陇西,进攻河西走廊,大破匈奴,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后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元狩四年(前119年),卫青、霍去病率1O万精骑,“私负从马凡一十四万匹”,出征漠北。击溃匈奴单于及左贤王,“匈奴远循,幕南无王廷”,由是,“汉渡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稍蚕食,地接匈奴以北”④。并于“河南”地沿边五郡塞外置五属国以处匈奴降者。
    汉武帝实行积极拓展的边防政策,取得了“斥地远境”的作用。但由于连年大规模攻伐,亦使“海内虚耗,户口减半”⑤。《汉书》云:“汉(武帝时)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屈。”武帝晚年“悔征伐之事”,下轮台诏与民休息。
————————
    ①  《资治通鉴》卷二二,征和二年闰月条。
    ②  《史记》卷三0《平淮书》。
    ③  《汉书》卷九四《匈奴传》。
    ④  《汉书》卷一四《诸侯王表》。
⑤  《汉书》卷一《高帝纪》。
 
    昭、宣之世,边防政策也由汉武之时的积极拓展而转为相机攻伐。如宣帝时,匈奴遭天灾,丁零攻其北,乌桓人其东,乌孙击其西,汉也于本始二年(前72年)和地节二年(前68年)两度出兵攻击匈奴。其后,匈奴内乱,五单于分立,互相攻击,来降者前后踵继。汉王朝对来降归义者实行招抚。甘露元年(前53年),呼韩邪单于遣子入侍,自是以后“单于守藩”,“北边晏然,靡有兵革之事”①,使得边境安宁60余年。
    东汉边防大体经历了消极防御到“以夷制夷”政策的转变。
    东汉之初,经过长期战乱,“海内人民,可得而数,裁什二三。边垂萧条,靡有孑遗”②,“城郭皆为丘墟,生人转于沟壑,今其存者,非锋刃之余,则流亡之孤,迄今伤痍未愈,哭泣之声尚闻”③。东汉政权出于“长治久安”的政治需要,采取了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的措施。在边防指导思想上也以“保境安民”为宗旨,主守而不主攻,即所谓“闭玉门以谢西域之质,卑词币以礼匈奴之使”④。实行收缩边防的政策,主要表现在:
    其一,罢亭候吏卒。光武针对“边垂萧条,靡有孑遗,障塞破坏,亭燧绝灭”的局面,于建武二十三年(47年)“诏罢边郡亭候吏卒”⑤。
    其二,内迁边民。因河东地区屡遭匈奴袭扰,“中国未安,米谷荒贵,民或流散”⑥,刘秀被迫内迁边民。建武十五年(39年),大司马吴汉迁徙雁门、代郡、上谷三郡吏民6万余人,置常山关、居庸关以东“以避胡寇”。
    其三,放弃西域。建武期间,西域诸国“皆遣使求内属,愿请都护”,光武“以天下初定,未遑外事,竟不许之”,同时表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⑦。
    其四,引匈奴、乌桓入居边塞。建武二十四年(48年),南匈奴归降,设匈奴中郎将,“自是以后为常,乃悉缘边八郡……皆领部众为郡县侦罗耳目”⑧;光武二十五年(49年)设乌桓校尉,“封其渠帅为侯王君长者八十一人,皆居塞内,布于缘边诸郡,招来种人,给其衣食,遂为汉侦候,助击匈奴、鲜卑”⑨。
    光武帝的边防举措,奠定了东汉一代边防政策的基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