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汉代北部、西南部边郡经
谈两汉文化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两汉的沙尘暴记录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
两汉时期新疆的经济开发
论两汉乡村社会中的里社
两汉流民问题初探
论两汉赐爵制度的历史演
最新热门    
 
两汉北部边防若干问题之比较

时间:2009-7-24 13:53:26  来源:不详
明、章之际,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披野”⑩,曾一度伺机出击北匈奴,而取伊吾庐地,同时复置西域都护。但这种积极进攻政策并未维————————
    ①  《汉书》卷八(宣帝纪)。
    ② 应劭:《汉宫仪》。
    ③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
    ④  《后汉书》卷一八《臧宫列传》。
    ⑤  《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
    ⑥  《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
    ⑦  《后汉书》卷八八《西域列传》。
    ⑧  《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列传》。
    ⑨  《后汉书》卷九○《乌桓鲜卑列传》。
    ⑩  《后汉书》卷二《明帝纪》。
 
持多久。自和帝以后,尤其是安、顺以降,外戚、宦官交替掌权,吏治腐败,国家无暇边防建设,遇有寇掠,只得引用夷兵,以夷制夷。所谓“夷胡相攻,无损汉兵者也”①,“以夷伐夷,国家之利”②。
综观两汉时期,西汉边防表现得更为积极。西汉对边防局势的把握,显得游刃有余,开边拓土,扩大疆域,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当然,这与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有密切关系。相形之下,东汉边防则显得比较消极。其放弃对边防之积极经营;“以夷制夷”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又失去对少数民族的羁縻控制,并有意无意地制造民族混乱;加上入居边塞之边疆民族不时挑起民族纷争,相互攻伐,酿成长期边患。据粗略统计,自安帝至东汉末季,匈奴大规模犯边有20余次,羌人犯边近40次,乌桓、鲜卑犯边达30余次。东汉衰亡,祸起于边。

二、边防武装力量建设
 
    由于边防政策不同,两汉在边防武装力量建设上也经历了一个调整和变化过程。
    西汉王朝根据边防形势的发展,相应地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边防武装力量体系。主要包括:
    1.边郡兵
    西汉极为重视北部边郡的军事力量建设。“二千石治之,咸以兵马为务”③,军事优先于民政,因此,西汉边郡拥有一支具有相当实力的常备军。卫宏《汉旧仪》称:“边郡太守各将万骑,行障塞烽火,追虏”。由于边郡地域辽阔,交通不便,战争又比较频繁,因而边郡除太守设置幕府,以长史佐辅领兵外,在各要塞,往往置若干部都尉,具体负责各屯区的军事安全。《汉书·冯奉世传》注引如谆《汉仪注》云:“边郡置部都尉、千人、司马,皆不治民。”经查《汉书·地理志》等有关资料,西汉北部边郡共设有55个部都尉,平均每郡2.5个,为内郡之2.5倍。
    2.将屯兵
西汉边郡兵虽然较为完善,但其单独抵御游击性很强的游牧民族尚有一定难度。作为佐辅力量,西汉在边郡又置“将屯兵”,即由中央派将率领,屯驻于边郡的防御作战部队。它作为中央派驻军,虽然驻扎在边郡,但和边郡太守所辖的边郡兵属于不同的统属系统。④如《汉书·赵充国传》记载,宣帝时,匈奴发10万骑欲人为寇,汉廷“遣充国将四万骑屯缘边九郡”。师古注:“九郡者,五原、朔方、云中、代郡、雁门、定襄、北平、上谷、渔阳也。四万骑分屯之。而充国总统领之。”就是针对缘边九郡力量较弱,中央增派赵充国率领将屯兵加强防务。西汉将屯兵没有固定屯期和屯戍点,是因时因势而设,事迄则罢。然而,由于边防形势动荡不定,西汉屯兵始终存在,是边防武装力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