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汉代北部、西南部边郡经
谈两汉文化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两汉的沙尘暴记录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
两汉时期新疆的经济开发
论两汉乡村社会中的里社
两汉流民问题初探
论两汉赐爵制度的历史演
最新热门    
 
两汉北部边防若干问题之比较

时间:2009-7-24 13:53:26  来源:不详
列四郡,通道玉门,隔绝羌胡,使南北不得交关。于是障塞亭燧出长城外数千里。”又《史记·匈奴传》云:“汉使光禄勋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余里,筑城障列亭至庐朐……使强驽都尉路博德筑居延泽上。”据陈梦家先生考证:“汉武帝由于防御匈奴与西羌,开发西域,在河套以西,用了短短12年时间,兴建了规模巨大的三四千里障塞亭燧”⑦;同时还修筑了固阳道,沟通天山南北与中原的联系;修“回中道”,北出萧关。初步完善了北部长城沿线及其以外的交通体系。
    3.加强马政建设
为适应对北方游牧民族作战的需要,西汉大力组建骑兵,加强马政建设。早在文帝时,采用免役的办法鼓励民间养马。至景帝时,开始在北部畜牧业区开设牧马苑“益造苑马以广用”⑧。据《汉仪补注》云:“太仆牧师诸苑三十六所,分布北边、西边,以郎为苑监,官奴婢三万人,分养马三十万头。”武帝即位以后,“为伐胡,盛养马”⑧。
————————
    ①  《汉书》卷六《武帝纪》。
    ②  《汉书》卷九四《匈奴传》。
    ③  《史记》卷三0《平准书》。
    ④  《汉书》卷六《武帝纪》。
    ⑤  《汉书》卷六《武帝纪》。
    ⑥  《汉书》卷六《武帝纪》。
    ⑦  陈梦家:《汉武边塞考略》,《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19页。
    ⑧  《史记》卷三○《平准书》。
⑨  《史记》卷三○《平准书》。
 
在景帝马政基础上,又“令民得畜边县,官假母马,三岁而归,及息什一”①。马匹数量大增。《玉海》卷148引魏王郎云:“雄卫霍张皇之师,羁兵塞上,厩马有四十万匹。”汉武帝时期,大力发展骑兵与马政建设互为促进,二者均达到了当时所能达到的高度。其时养马、用马规模之大和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
    西汉为巩固边防而进行的大规模突发式经济开发,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首先,徙民实边、军事屯垦,不但增加了北方边郡地区的人口,使农耕经济不断北移,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也随之传人北方游牧区,而且政府鼓励性的组织管理形式也为边郡地区经济形式的转换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同时,屯田本身也取得了“内有亡费之利,外有守御之备”②的功效。
    其次,马政建设,亦使长城沿线出现过畜牧业繁盛之局面。《盐铁论·西域篇》载:“长城以南,滨塞之郡,马牛放纵,蓄积布于野”。《汉书·地理志》也载:河西地区“地广人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
    复次,边郡城防体系的建立和交通之开凿,加强了中原与边郡以及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所谓“通关市,饶给之,往来长城下”③;“商胡贩客,日款塞下”、“殊方异物,四面而至”④;“西北外国使,更来更去”⑤,充分体现了当时经济、文化交流的盛况。
    当然,西汉边疆经济开发成果的取得,是以国家巨大的财政支出为基础的。史谓“边郡诸官请调度者,皆为报给,损多益寡,取相给足”⑥。如徙民实边“衣食皆仰给县官,数岁,假予产业,使者分部护之,冠盖相望,其费以亿计,不可胜数。于是县官大空”⑦;屯田卒的生产工具、耕牛诸项也由国家供给。应劭说“武帝始开三边,徙民、屯田皆与犁牛”⑧。故陈直先生认为:屯田“不是裕财,而是消费”⑨。至于城防工事及交通的建设更是如此,仅筑朔方城“费数十百钜万”,而汉武所筑三四千里障塞亭燧,其费用之巨是可想而知了。故此,汉武帝大规模开发边疆之措施并未持续多久,因“财用益屈”而下轮台诏与民休息。
    东汉采取收缩边防的政策。相应地,放弃了对北部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