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桑弘羊入宫原因蠡测
最新热门    
 
桑弘羊生年考

时间:2009-7-24 13:53:36  来源:不详
必众。有市籍不得宦,无訾又不得宦,朕甚愍之。訾算四得宦,亡令廉士久失职,贪夫长利。
因为他认为这一诏令复开“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之禁,所以主张桑弘羊就是在此诏颁布之后“以赀为郎”的。但商贾能否参加赀选,其本身即颇多争议。更何况,就算是能够商贾参加赀选,在从后元二年五月到十月仅仅四个多月的时间里(汉武帝太初元年以前,历法皆以十月为岁首),也很难完成诏书向全国下达、洛阳接到诏书后予以公布、桑弘羊参加赀选、然后以赀为郎再由洛阳来到长安、最后被任为侍中的全部过程。这从霍光筹办盐铁会议的时间即可以得到印证。据《汉书》卷七《昭帝纪》记载,盐铁会议的准备工作始于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六月诏举贤良、文学,到始元六年二月会议正式召开,前后共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况且,为抓紧时间并确保会议的召开,霍光还专门让文学“乘传诣公车”[⑧]。卫宏《汉官旧仪》卷上称:“奉玺书使者乘驰传。其驿骑也,三骑行,昼夜行千里为程。”这当然说的是加急的“弛传”,普通驿传和人员运输的速度则比较慢,而且也不能日夜兼程。另外,文学也主要是来自“山东”郡国,所谓“文学皆出山东”[⑨]。尽管许多郡国到长安的路程要比洛阳到长安远,但考虑到会议的紧急和重要程度,以及当时的交通状况[⑩],我们仍可以楚看出:即使桑弘羊的“以赀为郎”确实是根据景帝后元二年五月诏,他的入宫亦至少要到景帝后元二年九月之后。故史载桑弘羊“年十三侍中”,“实际”也还是在景帝后元三年。


更重要的是,桑弘羊担任侍中时年仅十三岁,他的主要任务其实就是陪读,而并非被作为真正意义的官员(至少在前期并不具有官员的意义)。换句话说,桑弘羊的侍中头衔只是让他有一个进入宫廷为武帝陪读的名义而已。因此,桑弘羊的入仕也完全有可能是在景帝时期;那种认为景帝好老,“用不到这样的小侍中”[11]的看法,恐怕有些绝对。
关于第三个问题,古人一般皆用虚岁,但也并非都用虚岁。实际上,为了能够比较精确地说明时间,或强调一个人的特殊才能和经历,史家有时也采用周年、周岁来记载。司马迁对始皇的记载,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显例。《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根据方诗铭先生的《中国历史纪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可知,秦昭王四十八年为公元前259年,而庄襄王死、秦始皇继位则是在公元前246年,其间恰好十三年整[12]。足见司马迁这里所说的“年十三”,就是指秦始皇已十三周岁。再如甘罗,也是一例。《史记》卷七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称: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然后在传中又记载甘罗说:“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13]可见这里所说的“年十二”,也是指其十二周岁。因此,就桑弘羊而言,由于少时即任侍中,为了强调其年龄之小,司马迁对他“年十三”的记载完全有可能用的是周岁。
其实,除了司马迁,桑弘羊的自述也说自己“年十三,幸得宿卫”。从桑弘羊精于计算和不无炫耀的口气看,如果能把年龄说得更小且更为准确,那么又为什么不说自己“年十二”——就像甘罗那样——而非要说“年十三”呢?这在情理上也令人感到费解。更何况,由于出生在上半年或下半年,用虚岁还有着虚一岁和虚两岁之分。即使“年十三”真的是说虚岁,我们也很难断言就一定是十二周岁。所以,完全认为“年十三”就是虚岁也存在着一定偏颇。
那么,究竟应如何确定桑弘羊的生年呢?我们认为,在没有新的资料可以证明之前,这个问题恐怕还不能完全解决。如果一定要说桑弘羊出生于何时,我们倾向于景帝二年,即公元前155年。因为从各种情况来看,所谓“六十有余年”,其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六十一年。尽管这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种推测,但它既符合于人们通常的理解,也与桑弘羊作为执政大臣不能信口雌黄且精于计算的条件相吻合。所以,我们基本可以把桑弘羊“为侍中”的时间定在景帝后元二年。这样一来,由于我们对“年十三”主张按周岁计,因而再加上十三年,即可以上溯到景帝前元二年。 
 




[①]  马元材(非百):《桑弘羊年谱订补》(按:本书系马非百先生1934年出版的《桑弘羊年谱》的订补本),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第8页。又,陈直先生的《盐铁论解要》亦认为:“经过武帝五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