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姑妄言》的发现与研究
中国当代抗战口述史学的
夏代的历史与夏商之际夏
灵光与曙光——从明代宗
试论清代色情业的发展与
晏筱梅:探寻氐羌族的历
契丹族的历史记忆——以
孙权立嗣问题考论——从
近五十年来我国蒙元史史
论汉唐间史学的发展
最新热门    
 
汉族的发展和演变(上)

时间:2009-7-24 13:54:05  来源:不详
  一、地球生物发展史

宇宙形成之初,通过“大爆炸”产生了碳、氢、氧、氮、硫、磷等构成生命的主要素。生物单分子包括氨基酸、脂肪酸、糖、嘌呤、嘧啶、单核苷酸、卟啉、ATP等高能化合物。生物高分子是指蛋白质、核酸、高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是由生物单分子经过聚合而成的多分子体系。(蛋白质是由α-L-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核酸是由嘌呤和嘧啶碱基,与糖D-核糖或2-脱氧-D-核糖、磷酸脱水缩合而成;多糖是由单糖脱水缩合而成。) 通过遗传密码的演化和前生物系统的过渡,地球上最终产生了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 从原核生物过渡到真核生物,完成了细胞演化中最重要的一步。原始的真核生物是微小的单细胞,它们进行有丝分裂,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些原始真核生物逐渐演化为多细胞的后生动植物。

地质史上最早为45--38亿年前的冥古代,然后为伊苏瓦、斯瓦齐、兰德、休伦、安尼米克共5代。 距今8--5.7亿年前为震旦代,距今5.7--2.45亿年前为古生代,古生代细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迭纪。

25--4.38亿年前,为震旦代、寒武纪、奥陶纪时期。藻类是元古代海洋中的主要生物,大量藻类如蓝藻、绿藻、红藻在浅海底一代复一代的生活,逐渐形成巨大的海藻礁(又频闶?。 寒武纪时各门类无脊椎动物大量涌现,但以三叶虫为最多,占当时动物界的60%。奥陶纪时各门类无脊椎动物已发展齐全,海洋呈现一派生机逢勃的景象。

距今4.38--3.55亿年间,为志留纪、泥盆纪时期。生物发展史上有两大变革,其一是生物开始离开海洋,向陆地发展。首先登陆大地的是绿藻,进化为裸蕨植物,它们摆脱了水域环境的束缚,在变化多端的陆地环境生长,为大地首次添上绿装。其二是无脊椎动物进化为脊椎动物,志留纪时出现的无甲胃鱼类,是原始脊椎动物的最早成员,但却不是真正的鱼类;到泥盆纪时出现的盾皮鱼类和棘鱼类才是真正的鱼类,并成为水域中的霸主。

距今3.55--2.5亿年的石炭纪、二迭纪时期,陆生生物飞跃发展。石炭纪时裸蕨植物已绝灭了,代之而起的是石松类、楔叶类、真蕨类、种子蕨类等植物,它们生长茂盛,形成壮观的森林。与森林有密切关系的昆虫亦发展迅速,种属激增,到二迭纪末期已有几万种昆虫。此外,脊椎动物亦在石炭纪时向陆上发展,但因为不能完全脱离水域生活,只能成为两栖类动物,到二迭纪末期,两栖类逐渐进化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原始爬行动物。古生代末期,地球上全部生物界发生了一次显的衰退和淘汰,但各门类生物仍有不少科属得以延续。

距今2.5--0.65亿年前为中生代,分为三迭纪、侏罗纪、白垩纪。中生代生物界最大的特点是继续向适应陆生生活演化,裸子植物进化出花粉管,能进行体内受精,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更能适应陆生生活,形成茂密的森林。动物界中爬行动物也迅速发展,演化出种类繁多的恐龙,成为动物界霸主,占据了海、陆、空三大生态领域。 中生代末期,生物界又一次发生了剧烈的变革,极度繁荣的恐龙突然绝灭;海域里很多无脊椎动物如海蕾、海林檎、菊石、箭石等遭淘汰。

从0.65亿年前到今天为新生代,分为老第三纪、新第三纪、第四纪。老第三纪细分为古新世(0.66-0.55亿年前)、始新世(0.55-0.37亿年前)、渐新世(0.37-0.24亿年前);新第三纪细分为中新世(0.24-0.06亿年前)、上新世(0.06-0.034亿年前);第四纪细分为更新世(0.034-0.0001亿年前)、全新世(1万年前到现在)。 进入新生代,被子植物因种子在子房内发育,并进行双受精作用,完全摆脱了水域环境的束缚,取代了裸子植物成为植物界的新霸主。 哺乳动物在二亿年前的中生代初期由爬行动物中的下孔类中的兽孔类进化而来,进入新生代,哺乳动物爆炸性大发展,成了陆上霸主。 人类起源于新第三纪的森林古猿中的一支,经过腊玛古猿、南方古猿两个过渡阶段的演化,终于在第四纪初出现了真正的人类。

在生物学上,现在世界上的人种只是一个种,属于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Hominida-e)-人属(Homo)-智人种(Homo sapiens)。智人种根据共同遗传特征可以分为三个不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