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陈季同生平史事考

时间:2009-7-24 13:55:15  来源:不详
表了《清末赴欧的留学生们》一文,文章以研究福州船政局派赴欧洲的留学生群体为主,首次利用法文资料对陈季同作了富有启发性的分析。另外,1997年,德国海德堡大学的叶凯蒂女士在《哈亚洲学报》的《晚清上海四文人的生活类型》中,以陈季同在上海的活动为中心,利用中、法文资料研究了陈季同在晚清维新活动中的表现。国外学者虽然较早关注陈季同,但还没有人发表这个人物的专论,以陈季同为专题的研究主要是大陆学者进行的。1998年,中国人民大学的黄兴涛先生主持翻译了陈季同的《中国人自画像》和《中国的娱乐》二书,是现在仅见的陈氏著作完整中译本。该书前言《一个不该被遗忘的文化人——陈季同其人其书》概述了陈季同的一生。1999年,福建师范大学张先清先生发表了《陈季同——晚清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一文,该文利用陈著的几个英译本,对其内容作了较详细的分析,也评价了陈季同的一生。同年,中山大学的桑兵先生又在《近代史研究》上发表了《陈季同述论》,该文利用中文文献对陈季同的生平进行了细致的探讨。上述论文是目前我们看到的几乎全部关于陈季同的研究,这是陈季同研究最初的一批成果,研究者筚路蓝缕的草创之功,诚不可泯。但关于陈季同的许多基本问题,如生卒年、署名Tcheng-Ki-Tong的法文作品的著作权、陈季同在中法战争时的表现、私债问题等,以往的研究或是毫无触及,或是语焉不详,没能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许多重要的中外文资料没有能被利用。
[3]徐珂编《清稗类钞》(商务印书馆,1917年)第4册“外交类”,页24。中华书局重排本中,此则文字失收。
[4]参见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合编《清季中外使领年表》(中华书局,1985年),页9。
[5]参见薛绍徽《黛韵楼遗集》(1914年)附录陈锵等编《先妣薛恭人年谱》“光绪十四年”。
[6]张振鹍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之《中法战争》(以下简称《中法战争续编》,中华书局,1996年)第一册“出使德法大臣李凤苞向总署抄送与德外长等会谈节略”中有“助兵及定断两层,万不能办”,及“既与毕相说过,以兵相助之事,前已历次告明,不便照办”,“第一事以兵相助,第二事出来判断,毕相仍以为不便”,页462。又参同书光绪十年正月十六“出使大臣李凤苞为德不愿出面调停事致总署函”,页782。又参同书第二册“出使大臣李凤苞为德外部不便出面调停事致总署函”,页370。
[7]参见张雁深《中法外交关系史考》(史哲研究社,1950年),页143—148。
[8]这种宗藩关系多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即数年一次的朝贡。
[9]北圻指越南北部,与中国云南、广西接界。
[10]先后为Jules Ferry、Léon Gambetta、Challemel-Lacour等人。
[11]“曾纪泽在法与费丝内交涉毫无效果,一八八二年法新外长刚必达(Gambetta)竟借口曾纪泽函措词乏礼,而不以曾为商谈之对手……巴黎交涉遂告停顿”。参见《中法外交关系史考》,139页。
[12]即1883年夏。
[13]《中法战争续编》第一册,页612-613。
[14]《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中华书局,1983年),页67。
[15]“中人西人多言李傅相为主和之党,纪泽为主战之党。”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中法战争》(以下简称《中法战争》,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第四册,页264。
[16]本段引文均见《李文忠公全集》译署函稿十四“呈越事机要兼保陈季同”。
[17]脱利古年初曾谒李鸿章谈判越事,被李指为“狂悖”,二人不欢而散。
[18]参见《中法战争续编》第一册,页541-561。以下简称《密记》。
[19]即《诗选》(Poésies de l'époque des Thangs)的译者le Marquis d'Hervey-Saint-Denys。
[20]《中法战争续编》第一册,页544。
[21]同上,页549。
[22]同上,页551。
[23]同上,页545。
[24]《中法战争》第四册,页50。
[25]《李文忠公全集》译署函稿十四“呈越事机要兼保陈季同”。
[26]同上。
[27]《中法战争续编》第一册“谨录法国驻德使郭式尔问答词呈览”,页5

 << 上一页  [11] [12] [1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