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再思二里头文化的来源
二里头墓葬龙形器饰物的
最新热门    
 
二里头文化的铜器

时间:2009-7-24 13:55:54  来源:不详
个中央性的冶铸中心,它们分别是垣曲商城-东下冯、盘龙城和二里头。
 
    二里头遗址出土有大量的被称作“坩埚”的遗物碎片。李京华先生认为应该称作“炉”,他根据炉内残留物、炉壁的残存长度和宽度,推测当时处于竖炉熔炼的初期阶段。
 
    二里头文化的铜容器的铸造采用复合范技术,其中铜铃采用2块外范及1块范芯组合铸造。铜爵应该属于浑铸,其铸型有2块外范(流尾中线对称设范,上过口沿、下及三足)、1块底范(三足腔刻于底范上)、1件腹芯组合而成,扳金部的铸造或者是下活块芯,或是两侧范自泥芯成形。铜鼎的铸型为2块腹范、1块底范、1块腹芯(与足芯合一)的组合。铜斝的铸型是由3腹范、1腹芯和1扳金芯组成(其中足芯与腹芯是一体的)。
 
    通过对各期别材质的区别、不同器类材质的区别、同种材质器形的差别、同一器型不同期别材质的差异以及同种器型不同时期的具体成分的分析,可以看出二里头文化的铜器铸造具有以下特点:
 
    (1)在铜器中,工具的数量居多、武器次之、容器数量最少;在铸造不同器型时,用料已经有所选择;
 
    (2)随着铸造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铜及合金的属性逐渐熟悉;铅青铜、锡青铜、铅锡青铜这种二及三元合金逐渐增加,反映出冶炼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铅、锡作为合金元素的特性逐渐熟识,砷青铜的出现虽是孤例,但反映出了人们获取矿物原料来源的多样性;
 
    (3)在冶炼中已经懂得添加铅、锡等金属元素来改变铜制品的物理性能,但是还没有完全掌握不同器类不同器型需要添加的各种金属成分的具体比例;
 
    (4)铜矿原料的产地在二里头时期可能不是唯一的。
 

   二、二里头文化铜器的起源与流变
 
    在二里头文化之前的仰韶和龙山时代,已经有铜制品和冶炼遗物出现,近年来我国各地陆续发现了属于该时间段的出有冶炼和制作铜器遗迹、遗物的遗址31处,铜器及冶炼遗物40余件。
 
    从仰韶和龙山时期的遗物可以看出,冶炼和制作水平在逐渐地提高,西北地区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地位。中原地区的范铸技术自产生以来也一直较高,陶寺文化出土的铜铃已经开始使用复合范技术。这说明龙山晚期可能已经达到了能够使用复合范技术的高度。
 
    相当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我国分布着诸多的考古学文化,主要有分布于海岱地区的岳石文化、长江下游的马桥文化、长江中游江汉地区的盘龙城早期文化、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及四坝文化、黄河中游河套地区的朱开沟文化、燕山南北地区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等。在属于这些考古学文化的遗址内发现有不少的铜制品及冶炼遗物,其与二里头文化的铜器既有共性又有不同性。
 
    对二里头文化及二里头时代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的铜器形制、制作方式和材质进行了分析,可知他们之间在形态、制作技术和材质上存在着差异和相同之处。
 
    由于社会发达程度不一,中原地区对于铜容器为代表的礼器的迫切需要正是二里头文化铜器技术实现飞跃,铜器器类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根本原因。
 
    通过对二里头文化和周边文化铜器的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在二里头时期,中原和周边(除长江流域外)的青铜冶炼和制作水平大致处在相同的水平上,或略有差别。各区域内的考古学文化秉承本地区的文化传统又不乏联系和交流,形成了区域性的中心,这种交流和联系促进了各自文化的发展。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正是在汇聚了各地青铜文化的先进因素的基础上,承继了本地区铸造技术,逐渐脱颖而出,成为该时代的核心性文化。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