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民族因素对苏联调停
苏联解体的民心因素分析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与苏联
抗战时期苏联对华的三次
前苏联的“民主化”改革
从苏联到俄罗斯:崩溃的
苏德战争初期和苏联经济
1949年秋苏联和北朝鲜的
1958年炮击金门前中国是
中苏联盟与中国出兵朝鲜
最新热门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目标和结果

时间:2009-7-24 13:56:02  来源:不详
    1945年8月6日,美国空军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令世人震惊的第一颗原子弹。8月8日下午5时,莫洛托夫向日本驻莫斯科大使佐藤宣布8月9日苏联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几乎同时, 苏联远东部队在中国东北边境分三个方面军全线出击,展开对日作战。8月9日拂晓,装载第二颗原子弹的美国轰炸机“布克之车”飞向日本长崎。同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地配合苏联及其他同盟国作战。” 由于同盟国军队的联合打击和震慑,日本外相东乡在8月10日便向同盟国递交了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照会。8月15日日本天皇通过广播电台宣布了无条件投降诏书。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世界大战到此结束。苏联对日宣战和出兵中国东北,对于加速日本无条件投降,提前结束战争,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之一,这一点无可置疑。 然而,还有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即苏联出兵东北在其远东战略中的地位,特别是在苏联对华政策中的作用,这一点在中苏史学界过去的研究中却较少受到重视。在中苏双方历来的政治文件和研究著作中,或者出于当时的政治需要,或者由于后来的思想禁锢,人们都较多地或片面地强调了苏联出兵对于援助中国抗日和促进远东和平的政治意义,只是从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才开始提出一些异议。本文试图从苏联远东战略和对华政策的角度对这个问题做一点粗浅的分析。
    
    对日宣战——苏联远东战略的既定方针
     
    战争带给人们的并不只是痛苦和灾难。20年代末结束新经济政策以后,斯大林在苏联建立的政治经济体制虽然不适合社会主义和平建设的需要——这一点已为战后的历史所证实,但它与十月革命胜利初期的“战时共产主义”相同,是非常适应于战争的战时体制。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对斯大林模式多所指责而依靠这种体制苏联却赢得了战争。的确,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注入了活力,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随着大英帝国在战争中的衰落,苏联已经成为能够在雅尔塔和波茨坦会议与美国共同主宰欧洲和远东命运的超级大国。 
    无论在战争中还是在战后,苏联对外战略的首要目标当然是在欧洲。通过战争,苏联不仅扩大了自己的版图, 而且直接控制了近半个欧洲的卫星国。与此同时,斯大林从来没有忘记远东。几个世纪以来,沙皇俄国一直在努力实现以建立和保护太平洋出海口为中心的远东战略。然而,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不仅使沙皇俄国丧失了除北满外在远东的几乎全部权益,而且成为俄国革命的导火索。令人费解的是,推翻旧俄帝国并一贯宣扬民族平等和国际主义的苏维埃俄国对于沙皇俄国在日俄战争中遭受的“耻辱”却一直刻骨铭心,而且渴望通过战争收回俄国在远东失去的一切。对于这一点,斯大林几乎是直言不讳的。在雅尔塔会议之前,斯大林曾几次或明或暗地对美国提起沙俄在远东的权益,并表示苏联对远东是有“政治要求”的。苏联国内的舆论工具也开始配合运作:一本回忆日俄战争的小说《旅顺口》在1944年10月,即雅尔塔会议前夕,成了苏联的畅销书。“所有读了这本大部头小说的人,都有身临其境参与了40多年前的事件之感”。 随着战局的明朗化,在决定远东未来命运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在谈到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时,便明确地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指出,这些曾是沙俄的权益。雅尔塔会议关于远东问题的秘密协定甚至堂而皇之地写明:“恢复1904年日本背信弃义的进攻所破坏的原属俄国的各项权益”。 尽管这个协定是一年以后才公布的,但对于苏联所提的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