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文化专横与历史污秽——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1)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
最新热门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

时间:2009-7-24 13:57:18  来源:不详
很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未从根本上触动专制主义政治体制,而朝廷内外的要害部门均控制在以慈禧太后为后台的顽固派官僚手里。然而,在改革过程中,他急功近利,只务虚名,不求实效,又不能不说是促其迅速失败的原因之一。

  其三,改革必须处理好均衡与发展的关系。在改革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如果贫富严重不均,会造成犯罪增加,使社会重新陷于不稳定状态,甚至引发动乱。汉武帝任用桑弘羊进行改革,实行边郡屯田政策,分军屯和民屯两种,规模相当大。边郡屯田,有很多优惠政策,收到很好的效果,出现了“长城以南,滨塞之郡,马牛放纵,蓄积布野”(《盐铁论·西域篇》)的繁荣景象。魏孝文帝针对北魏初年土地高度集中,贫富分化严重的现实,颁行均田令,限制土地兼并的发展,并通过给无地或少地农民分配一定数量的土地,把大量豪强地主的荫附人口吸收过来,使其重新转化为国家编户。清雍正皇帝实行“摊丁入亩”的税制改革,把人丁徭役等各种税项归入田亩,地丁合一,丁银与田赋均以田亩多少作为征税原则,让富人代替穷人缴纳部分赋役,从而减轻了对贫苦农民的剥削。诸如此类,都是改革过程中,注重协调不同阶层之间均衡发展的具体例证,对促进当时的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其四,在改革过程中,加强中央权威,是保证改革逐步深入与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中国历史上的历次改革,都是在君主专制政体下自上而下推行的,但改革过程中无不遇到朝野上下守旧势力的阻挠与破坏。革新与守旧两种势力的斗争,往往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或支持改革的皇帝是否真正拥有实权和他所依靠的官员是否得力,即中央权威是否稳固。如果中央权威被削弱,失去调控能力,或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失当,地方势力坐大,成尾大不掉之势,则改革必然进行不下去。秦始皇、汉武帝、魏孝文帝、金世宗、元世祖、清雍正帝的改革,之所以成功,就是中央有权威;而王莽、王安石、清光绪帝等改革之所以失败,就是中央没有权威。有的改革甚至因改革家逝世、被废黜、被罢职等原因而半途而废,形成“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局面,导致社会重新陷入不稳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