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美国史学界关于对日使用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最新热门    
 
中国史学现代性演进的“四行程”与“三流派”

时间:2009-7-24 13:57:46  来源:不详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学的总体思考,我们提出中国史学现代性演进中的"四行程"与"三流派"的概念。中国近代史学的演化与中国近代文化的演化共呈同步行进的态势,表现对应关照的内蕴逻辑。文化具有三圈层构造。其外层为器物文化,其中层属制度文化,其内层则为哲学精神文化。是则中国文化的现代建设依器物--制度--哲学精神的路径层级逐次旋升。必须认识,中国文化进入建设过程之前,必有对旧文化即旧器物理念、旧制度思想与旧哲学精神算、批判与解体。无"解体",无正常转入"建设",文化之"新体",无法诞生。总体说,批判与解体又集中于对儒家思想的解体与批判。儒家思想是中国旧文化的灵魂内核、哲学精神与本体所在。我们说解体,主要、必要、首着先刀,是对儒家"本体"的解散解析。旧体解散,旧"体"延致的一切旧"用"迎刃而解。文化建设乃由外到里,是谓"顺过程",文化破坏(旧文化解体过程)由里至外,是谓"倒过程"。前者是由"皮毛"到"脏腑",后者从"脏腑"至"皮毛"。     回顾中国近代以来史学现代化的过程,是吸收西学的过程,是将西学与中学融合再造的过程。中国史学走向现代,最初注目的是西方史地与西方器物,其后是对西方政治经济制度的关心,再次是对西方历史哲学的醉心研究。与中国文化建设所遇到的问题一样,新史学的建设"开工"之前所遇到的首期工程,是与中国旧文化解体呼应的旧史学精神的解体、批判与破坏。这样的史学精神是什么?是儒家思想,是儒家史学观,或者说是"经学"。多少年来,经学统御史学,一部24史,除《史记》之外,概为经学之奴婢。有君臣论之统御,何有"民史"之诞生?有华夷观之统御,何有"开眼看世界"的可能?有奇技淫巧论之统御,何有对西方器物的关注?有"三代复古"论之统御,何有进化论的输入?有"资治"论之统御,何有科学史观、实证思想、历史主义的传播?有"心性论"与历史唯心主义之统御,何有历史唯物主义之普及?仿间,"庆父不死,鲁难不已",旧儒家"史心"不灭,"新史学"断难出头。     今文经对古文经的批判,其学术权重的提高,透露近代儒家史观衰落的最初信息。今文经的隆兴与兴替,标志经学内部的革命性变化。代替与超越了古文经的史学观点,今文经史学关心时局,主张变易,反对复古,经学从内部蜕变,传统儒家史观出现走向衰落的早期征候。此后,连带今文经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史学挣脱经学的束缚,"从边缘走向中心",第一次尝试显示其应有的独立品格。     儒家史观的没落,最初属自行发生,并在史学自省的过程中体现。就是这样的原因,儒家史观的清除并不彻底。出现于上世纪初的"读经运动"与政治复辟相始终的儒家再起,说对儒家史观的批判是一个艰巨反复的任务。梁启超新史学理论的提出,以胡适为代表的批判主义史学凌厉攻势的发动及至唯物主义史观的出世,无不对儒学史学之"体"作轮番攻击与痛切批判。中国现代性新史学,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找到前进的通道。     尽管这样说,我们还是对19世纪经学蜕变的历史,给予高度的重视,将其视为中国史学现代化跨出的关键的第一步。也就是这个原因,对龚自珍、魏源、康有为,再往前追溯到庄存与、刘逢禄等都应该给予历史的成分肯定。同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