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钱穆的历史本体“心性论
“本体论”源流考(近代
“本体论”源流考(古代
元朝行省的两个基本特征
近半个世纪日本研究魏晋
探讨拓跋早期历史的基本
论北魏长城—军镇防御体
“修耕植,蓄军资”——
唐代税收体系和税收结构
宋朝制定政府购买预算的
最新热门    
 
基本体系的构建与具体内容的突破——史学理论创新的两个问题

时间:2009-7-24 13:57:54  来源:不详
一领域转移,研究广大社会成员所热衷的文化史。为便于向广大群众传播历史知识,人们选择群众感兴趣的内容,采取生动活泼的表述,出现了史学通俗化或大众化的趋势,这是一件好事。但在通俗化中却出现了庸俗化的偏差。这种偏差表现为追求低级趣味,以故弄玄虚取代科学态度,以历史演义代替历史真实,其直接动因在于追求经济效益。历史知识如何普及?如何在史学通俗化中避免庸俗化?史学理论必须提出指导意见。这样便导致了史学价值论和传播理论的创新。 

  问题之三:什么样的史学方法才是有效的方法?过去,我们的史学方法单调以致有人认为单调的方法引起史学的不景气,改革开放以来相当长时期内西方新史学的方法诸如系统论的方法、计量的方法和心理分析的方法等在中国倍受推崇。事实上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医治史学痼疾的永恒的灵丹妙药,它给史学带来生机的同时也做好了被其他方法修正的准备。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引进西方新史学方法方面热火朝天,但用这些方法来研究历史而产生的有影响的宏篇巨著却不多见。方法对史学的变革可达何种程度?西方新史学方法如何与我们的史学实践相结合?这些也是史学理论所应该关注的。 

  问题之四:如何构建史学后继者的知识体系?现实中有两种现象值得深思。其一,年青一代的古文献功底远不如他们的上一辈,而研究外国史卓有成就的又多是学外文出身的人们。同时,用西方新史学方法研究历史卓有成就的多是学理工出身的人。其二,在高校本科教育中,就历史学专业而言,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才能使学生掌握基本史实、具备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至于在他们独立开展教学与科研时,能自如地应付知识总量增长所带来的工作压力和社会对历史学越来越苛刻的要求?这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势必引起史学主体理论和历史教学论中的某些内容的创新。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