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
《郭店‧緇衣》考
TARİHTEN BUG&Uum
马克•波斯特:用
历史•历史观R
试析道教劝善书中的生态
联系•渗透•
决胜文综•历史
新特点·新趋势
乡居
最新热门    
 
乡居•镇居•城居

时间:2009-7-24 13:58:24  来源:不详
仅有两三分钟路程的三凤轩茶馆喝茶,有时甚至早晚两趟,这已成为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他身上,外出本身似乎已变成了目的。上海柳氏外出的目的性又变得十分明确,但与大胜时不同,其目的并不完全是处理某一具体事务,因此去私人场所的次数相对较少,去公共场所的次数相对较多。但他去的较多的公共场所是可以获得英洋交易信息的钱庄而不是茶馆,他不是通过与别人漫不经心的交谈来获得信息,而是直接去确定场所了解公共信息,这与同里金氏也不同,这一不同的方式,我们认为是由二者所处的环境的不同造成的。镇区,由于地域相对狭小,成员相对集中,人们即便不是熟识至少也是面熟,因此相互之间具备了直接交流的信任感;加上信息内容的有限和处理手段的缺乏,镇区不存在将其各种信息进一步分类整理的环节。因此人们只有通过个人之间的直接交流获得内容繁杂的各种信息,然后再从中搜索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可见镇上人获取信息的过程较为漫长。与镇区相比较,城区,由于地域相对广大,成员相对分散,熟人较少,因此相互间难以进行直接的交流;加之信息内容的庞大和具备一定的处理手段,城区出现了某些信息专门化的机构,因此人们只要径直去相关的场所就可获得所需信息。可见城里人获取信息的过程较为便捷。以上三地外出目的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它归纳为这样一条线索:乡村地主外出的主要目的就是处理人事,或者说就是与他人交往;镇上人外出目的是通过与人交往来获取信息,这时的他人只不过是自己获取信息的一种媒介而已;城里人外出的一个重要目也是为了获取信息,但是以他人作为媒介的这种方式已大大地减少了。这种人际交往功能的不同完全是由三处环境的不同引起的。


  从三地与外界联系范围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乡村对外界关注主要集中在本村为中心半径仅为数里的范围内,我们姑且把它称之为乡界关注。镇区对外界的关注范围较大,满足这一范围内的交往,以本地区的若干个中心城市为多,我们姑且把它称之为中心城市关注。乡村与镇区的上述区别,就在于,镇不仅具备了我们已经认识到的商品集散功能,而且具有信息集散的功能,当然它集中的信息的口径与它集散的商品的口径应该是一致的。因此镇区内部的人际交往就可以实现与镇界范围以外的联系,而这种联系自然已经满足了人们的乡界关注。因此人们与外界的交往就不再表现为乡界关注,而表现为眼光更高的中心城市关注。城居地主对原居住地的乡籍关注既合情又合理,而他同时又表现出了对寓居地周围县域的关注,这种以本县城为中心,以邻近县域为半径形成的一个扇形关注范围,我们姑且将它称之为县界关注,一般来说,这一扇形弧长和半径由本县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县域之间的距离决定。我们说,城居地主身上发展出来的县界关注说明了他们城居以后的目光变得更远了。我们可以推想,城居地主随着城居年代的久远、代际的延长,他的乡籍关注将逐渐萎缩,而县域关注将逐渐增强,从而彻底实现他从乡居到城居以后关注圈的转换。
  通过社会和空间双重角度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印象:地主由乡居到镇居再城居的离乡过程中,主要的社会关系由相对单一的亲戚变成较为复杂的亲戚加朋友;经济生活内容更为多样性,由单纯的农业活动发展为商业以及更高层次的金融活动;人事活动的个性化增强了,村社、家族集体性的义务活动逐渐被个人的主动性活动所取代;空间联系范围的扩大也极大地开阔人们的眼界。这些变化的结果就是个性束缚的减弱和个人能力的增强,这可能就是离乡——这一居住地的外在位移在人们身上引起的最为深刻的变化。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王加秀
    @②原字门里加合
    @③原字讠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