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古代农民起义不具备
浅谈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
拓宽理解古代文明的视角
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
中国古代史动画地图集
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
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
浅谈历史复习课教学方法
巴黎和会上的中国外交
弱国无外交──中国与巴
最新热门    
 
浅谈中国民本主义演绎

时间:2012-11-22 12:07:44  来源:不详
       民本主义是指站在民众立场上,维护民众利益、反映民众意志的思想主张,即以民为本位,把民看作国家根本。中共十六大提出要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为此,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民本理想和借鉴国外具有普遍价值的民本做法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一些古史传说,我们了解到远古时期的中国先民生活在没有阶级、没有压迫、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人人平等,都能自由表达意见,形成了由全体氏族或部落成员共同决定一切大事的习惯。如尧立“谤木”,以鼓励人们提出批评和建议;推行禅让制,选贤能之人作为大家的首领……这些都洋溢着民主精神气息,是由当时极端落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步入了文明时代,即阶级社会到来,原始民主便不复存在,普遍平等遂成为理想。尽管如此,一些统治者和思想家仍在寻梦追梦:商王盘庚强调“重我民”,敬爱民众,顺承民意;周公提出“保民”概念,认为统治者需体察民情,把民众之苦痛看成是自己之苦痛而加以重视;春秋战国[注: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奴隶主和新兴地主为维护统治都需争取民众支持,利用民众力量壮大自己、打击对手,人民在反抗压迫的政治斗争以及人与自然对抗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力量,这一切都促使民本思想大放异彩。如孔子强调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以及“有教无类”;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国人”的意见作为评判决断国事的根本依据,认为“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君权的获得要依赖天命和民心两方面,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注: 不仁不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残忍。-burenbuyi]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老子提倡顺乎自然,主张统治者“无为而治”,少一点欲望;墨子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又提倡“尚贤”,反对任人唯亲。这些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在当时奴隶社会付诸实践的可能性极小,但在一定历史时期,特别是在社会稳定以后,使统治者有所警惕,重视“民”的作用,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推动社会发展;同时因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君主用贤人行仁政的理想政治追求为我们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秦统一后,随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创立,确立了皇权至尊地位,以刑杀为威,视百姓如草芥;西汉大儒董仲舒大肆宣扬“君权神授”,认为天是万物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统治,强调“君为臣纲”等信条,适应汉武帝加强君权和中央集权需要而倍受推崇;两宋时期儒家学者“二程”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极力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忽视了人们的正当私欲。至此,先秦儒家道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