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陈先义:从英雄的尴尬说
最新热门    
 
唐华义:浙江高三历史试卷

时间:2009-10-18 17:31:52  来源:唐华义
 

淳安县2007年第一学期三校联考高三历史试卷

                            命题人:唐华义     校对人:方科文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本试卷考查范围为〈〈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一章。

 

I卷(选择题  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先秦”是秦朝统一以前的历史,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形成等阶段。据此回答1—3题

1、《史记》中“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武王驰之,纣兵皆叛纣”的内容,反映的史实是

A、商灭夏     B、周灭商        C、国人暴动       D、西周灭亡

2.《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此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春秋时期使用铁器和牛耕          B.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

C.封建制度适应生产力发展          D.井田制遭到严重破坏

3.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叛乱的大臣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处以车裂之刑。这些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

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此回答4—7题

4、我国古代发现和阐释右图现象的著作是

 

A、《墨经》    B、《黄帝内经》    C、《论衡》   D、《梦溪笔谈》

5、(2006年上海历史)朱震亨是金元时期杰出的医学家,他学医虽晚,但终成大器,这主要得益于他潜心研究了被后人奉为“医家之宗”的典籍

A、《黄帝内经》 B、《唐本草》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6、详细介绍了我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内容,寓历史、地理、文学价值于一体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是

A.《禹贡地域图》      B.《水经注》 

C.《梦溪笔谈》        D.《徐霞客游记》

7、建立了较完整的农学体系并介绍了欧洲先进技术的著述是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封建国家的盛与衰、分与合、先进与落后,都与这一制度有密切的关系,据此回答8—10题

8、下图所示物品的出现,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促进经济发展   

C、重农抑商           D、暴政

9、下列是我国古代史上相关朝代中央机构的图表,其中首次体现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是

10、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北京是六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据此回答11—13题

11、元、明、清三朝都以北京作为都城,北京的建设体现了中国都城传统的特点,其最鲜明的特色是  

A.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身  B.城市的轮廓呈“凸”字形

C.中轴线突出,东西格局对称  D.城内有设计精美的皇家园林

12、在古代历史上,北京的名称不断发生变化,下列名称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都   ②蓟   ③涿郡     ④幽州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③④① D、②①③④

13、根据右图指出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自秦朝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谱写的,据此回答14—17题

14、“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赞颂的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5、苏轼说 :“今国所奉西、北二虏者,岁以百万计……”结合苏轼生活的时代回答,“二虏”者是指

A、党项与契丹    B、宋徽宗与宋钦宗     C、契丹与女真     D、女真与蒙古

16.“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

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

A.宋         B.元          C.明         D. 清

 

 

17、下面四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昭君出塞

 

 

 

A、中国古代民族融合方式多样            B、中原政权注重加强与蒙古族的交往

C、中原文化具有强大向心力              D、历代中央政府重视西北边疆的统一和稳固

我国商业的发展,历经了艰难的历程,据此回答18—19题

18.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商”的含义是        

A.取消一切商业经济活动            B.限制与外国贸易往来

C.限制私人商业经济活动            D.一切商品均实行专卖

19.太平天国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建立了圣库。据此分析它对商业

的态度是

A.重农抑商       B.平买平卖      C.反对投机倒把    D.取消商品贸易

儒家文化是我国古代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古代文化应加以批判的继承,据此回答20-21题。

20、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问题。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退回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21、.儒学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其根本原因是

A、孔子是“至圣先师”     

B.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

C.“仁者爱人”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合

D.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

走向海洋,是一个国家发展、强大和开放的重要标志。依据所学知识,回答22-23题

22、中国开始走向海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A.大秦王安敦派使者从海道来中国   B.张骞开通了通往西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

C.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D.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

23、郑和下西洋成为古代中国走向海洋的“绝唱”,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郑和时代,是我国古代国力最强盛的时代  

B.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转折点

C.腐朽的封建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海洋时代的要求   

D.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远洋航海事业衰落

中国人民在反抗斗争中不断反思,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据此回答24—25题。

24、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参加反清斗争,其真正目的是为了

A、复明   B、拯救黎民百姓     C、反对君主专制   D、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25、鸦片战争期间萌发的新思潮,其核心内容是                    

A.介绍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          B.帮助人民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

C.实现民族自强振兴清王朝          D.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的变化

 

 

 

 

II  (非选择题  50分)

本卷共4小题,2616分,2714分,2811分,299分,共50

分)

 

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能尽孝道,做事正直),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品性贤良,行为端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        

                                                ——蔡尚思《中国科学史话》

材料二: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东汉后期,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们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用私,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制。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学生和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科)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责之以天下国家之事。……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也,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材料五:清代科举,大致分为四级,即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清代科举八股文仍占重要地位,八股格式更加机械化,形式死板,内容空泛。四六骈体的殿试策,颂联套语,千篇一律,竟成了登上仕途的主要手段 ……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朝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2分 )

(2)根据材料二,分析察举制度在东汉后期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采用什么方式取士为官?(1分)分析其积极作用。(3分)

(4)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认为唐朝选官制度的弊端是什么?(1分)他采取了哪些针对性的改革措施?(2分)

(5)依据材料五指出科举制度到清朝发生了哪些变法?(2分)分析这种变化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2分)

 

 

2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通过行贿占据澳门后,耶稣会士便开始在澳门的中国人中传教。(他们规定)信仰天主教必须葡萄牙化,学葡语,取葡名,过葡式生活,充当葡萄牙人的“顺民”,这为有民族自尊心的中国人所不齿,天主教的传播遭到抵制是理所当然的。

材料二: 1581年到1589年,利玛窦移居韶州,开始使用知识传教法。在此结识了儒生瞿太索,并翻译欧几里德《几何图》……他接受瞿太索的建议,儒冠儒服,以学者面目宣传西方科学知识……1601年,利马窦到北京,得到万历皇帝的赏识,赐留北京传教。……(此后)教士们口说汉语,身着儒服(见右图),每人还有中国名字……到1610年时,中国内地已有2500个天主教徒。

材料三:利玛窦来华带了一幅有外文标注的世界地图,不仅引起了中国知识界的关注,连明朝官府也颇为震惊。他为迎合中国人以我为尊的心理,特意把中国放在了地图的中央,同时以注释的形式,将不同民族的宗教仪式,特别是天主教的教规、教义混迹其中。这样传教士以介绍西方科学文化知识为传教手段,使西方的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地理学、医学等全面传入中国,打开了明朝士绅认识和了解西方科学文化的窗口,冲击了明朝空疏的学风,促进了我国传统科学的发展。同时,传教士也把中国文化传到西方。但由于干涉中国内政,清雍正时下令禁止天主教传播。

材料四:(德国皇帝)在山东的一次暴动里丧失了两名传教士,在他的帐单里居然敲起竹杠来。中国得为每一个传教士付出十万元赔款,割让土地面积十二哩,居民数百万,价值二千万……他确实是得到了这笔财产,可是却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即义和团愤怒的起义。

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耶稣会士传教受到抵制的原因。(1分)

(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利玛窦来中国传教的方式有何特点?(3分)效果如何?(1分)

(3)依据教科书简述近代列强是如何获得在中国的传教权的?(3分)

(4)依据材料三、四指出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活动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4分)

(5)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文化的传播应注意什么?(2分)

 

 

28、(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水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筑长城东西千余里,截征百万余人。又三驾东征辽泽,皆兴百余万众……身丧国灭,实自取之。”

材料二:阅读《隋朝的运河》和《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隋朝苦役百姓的表现。(2分)

 (2)材料一中“导洛水至河及淮”应是(1分)

A、永济渠 ①     B、通济渠 ①  

C、永济渠 ②     D、通济渠 ②

 (3)对比图1和图2两幅图,指出隋朝、元朝黄河入海口有什么不同?(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2分)

(4)图1中“江都”到唐朝时,其商业发展有什么重要地位?(2分)试分析形成此地位的主要原因。(2分)

 

29、(9分)观看《清朝前期的疆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清朝前期的疆域图》与《中国人民共和国疆域图》相比,领土范围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西北、正北、东北变化最大。用有关史实说明东北方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我国东北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最早归属我国古代中央政权版图开始于什么朝代?(1分)请用有关史实加以证明。(2分)

(3)元朝管辖东北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1分)

(4)用有关历史史实证明清朝前期我国对上述地区拥有主权。(3分)

 

 

 

 

 

 

 

 

 

 

淳安县2007年第一学期三校联考高三历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BCCAA    BBACC    CCBBA      BDCDB      DCCBD

 

二、主观题

26、(16分)

(1)品行才学。(2分)

(2)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或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政治腐败(或封建国家行政组织日趋瘫痪);地方豪强势力的发展(或声望影响逐渐被官僚家庭所支配)。(3分)

(3)设科考试(科举制)。(1分)抑制门阀势力的作用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3分)(其它意义也酌情给分,如“使庶族地主参加政权,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有利于教育的发展和隋唐文化(唐诗)的繁荣”。但总分不超过3分)

(4)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易造成士人忽视实用性的学问。(1分)改革措施: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等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5)分四级考试八股取士进一步僵化。(2分)束缚读书人的思想,扼杀读书人的聪明才智,严重阻碍科技文化的发展。(2分)

 

27、(14分)

(1)因为他们规定信仰天主教必须葡萄牙化,这损害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1分)

(2)采用知识传教法(或以介绍西方科学文化知识为传教手段);主动适应中国文化来传教(或儒冠儒服、说汉语、取中国名字、迎合中国人以我为尊的心理等来传教或主动中国化来传教);首先在上层社会活动,以获得统治者允许。(3分)获得成功,很多人开始信教。(1分)

(3)(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规定美国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可以到内地传教。(3分)

(4)西方科学文化的大量传入,打开了明朝士绅认识和了解西方科学文化的窗口冲击了明朝空疏的学风,促进了我国传统科学的发展传教士干涉中国内政,对中国进行思想文化侵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激化了中国社会的矛盾。(4分,每层次2分)

(5)文化的传播,应当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别国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分)

 

28、(11分)

(1)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万里长城;远征高丽。(2分,答出3点及以上给2分,答出2点及以下给1分。)

(2)D(1分)

(3)变化:隋朝黄河经山东入渤海;元朝黄河经淮河入黄海。(2分) 原因:黄河流域是古代政治、经济中心,地表植被破坏严重,下游形成地上河,黄河改道夺淮入海;北方长期战乱,河堤失修。(2分)

(4)江南物资集散地;唐后期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2分)原因:江南经济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扬州交通发达,是长江河运、运河漕运和海运的交汇点。(2分)(如答出其它言之有理的原因,如“原有的基础较好”,也可酌情给分。)

 

29、(9分 )

(1)(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2分)

(2)唐朝。(1分)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都督府,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渤海正式划入唐朝版图。(2分)

(3)辽阳行省。(1分)

(4)清政府设置黑龙江、吉林将军,对此地进行有效管辖,行使管辖权;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大败俄军,行使自卫权;1689年中俄平等协商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都是中国的领土。(3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