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王鹏:如何阅读历史课本
上海:2007年历史选择题
重庆市:2007年中考历史
林桂平:2007年中考模拟
王鹏:历史主观试题精编
王鹏:历史复习选择训练
王鹏:第一学期期中历史
李铜玉:2008年非选择题
王鹏:文明史原创复习检
高中历史选修:20世纪的
最新热门    
 
王鹏:2008年热点试题汇编

时间:2009-10-18 17:31:53  来源:王鹏
 

王鹏:欢迎浏览,且莫转载。谢谢合作

 


甘肃省临夏中学试题精编-2008年热点试题汇编


临夏中学高三历史教师 王鹏

 


1.从康熙到乾隆年间(1662—1795年)是清王朝的兴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试以这一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有关史实为例对此加以说明,(8分)并从西欧和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同趋势说明这一盛世景象背后所潜伏的危机及其导致的后果。


2.某历史讨论课上,同学们以评价李鸿章为题展开辩论,正方的主题是“李鸿章是历史上的大罪人”,反方的主题是“李鸿章也有贡献,不能太苛求”。根据李鸿章在洋务运动和甲午战争中的有关活动,请任选一辩论主题发表你的见解。(注意:本题旨在考查独立思考能力和辩论应用能力,可任选一主题据理力争,不必对李鸿章进行折中评价。)12分


3.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20世纪中国现代化的百年进程与这三次历史性巨变、与这三位伟大人物紧紧相连。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三次巨变产生的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分别是谁?(3分)


(2)三次历史性巨变给中国现代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5分)


(3)概括指出三位伟人对中国的突出贡献?(5分)


(4)三次巨变都伴随着对现代化建设模式的探索,三位伟人始终坚持寻找适合本民族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试概括三位伟人向“外人”学习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模式的特点。(2分)


4.19世纪70年代后的40年和20世纪50年代后的20年,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两个飞速发展时期,分析这两个时期飞速发展的历史条件,指出其共同特点。(14分)


5.扼要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


(1)在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00多年中,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二战”后,资本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方式有什么变化?


(2)在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中,清政府向英国开放了哪些通商口岸?这些通商口岸具有什么共同的地理特征?(4分)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先后设立了哪几个经济特区?在这些经济特区中,纬度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哪两个?目前,我国已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4分)


(4)旧中国和新中国的对外开放相比较有什么本质的区别?(6分)


6.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计达50%-71%,公元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又作出极其重大的贡献。但自16世纪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能在亚洲产生与欧洲相似的现代科学。近代以来,中国的科学技术明显地落伍了。

请回答

(1)记述了我国古代许多科学技术成就,在我国古代科技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笔记本著作是        (人名)的       (书名)。方式列举二例我国早于西方800年以上的重大科技成就。(4分)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宋元时期我国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发明及其影响各是什么?(4分)


(4)16世纪中国没有产生与欧洲相似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原因又是什么?(4分)


(5)简要分析中国在第二、第三科技革命中处于滞后状态的原因。(12分)


(6)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根本区别。(2分)

 

7.在我国历史上,黄河入海地点曾多次改变,(黄河入海;秦朝时经河北入海;汉朝时经山东入海;北宋时天津入海;南宋时经江苏入海。)而长江入海的地点则基本没有改变。请根据课本上的有关插图列举古黄河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入海地点,并分析造成黄河、长江在这一问题上存在差异的原因,同时指出这能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20分)


8.概述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的新政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三者的相似之处和不同点,指出三者实施的成效。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9.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共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请回答:


 (1)建国初期,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2)建国初期,我国为什么要合理调整私营工商业?
 (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什么重要创举?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5)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10.14—18世纪,西欧先后产生了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两大进步思潮;19世纪中期,又出现了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两大进步思朝。上述进步思潮促使社会变革,并对整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7分)


(1)阅读《欧洲部分地区示意图》,用①②③分别在图中的合理位置标注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启蒙运动的中心和首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3分)


(2)分别概述上述四种进步思潮的核心内容。(8)


(3)概括指出以上进步思潮产生的背景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8)


(4)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理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8分)

 

 

 

参考答案


1.盛世:在康熙至乾隆年间,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呈现出盛世的局面(2分)


清军先后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和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稳定了新疆地区;建立了对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设置了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平定“三藩之乱”,实行改土归流,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统治,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设置台湾府,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对外进行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维护了祖国的领土。(6分)危机:荷兰和英法等西欧国家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经济和军事势力加强,力图夺取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向东方扩展。此时的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和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落后于西欧,面临着严重的危机。(8分)后果:在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被英国打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2.答:正方论据:他的一生活动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腐朽的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3分)创办的企业实行封建衙门式管理,自己又很贪污,不可能使国家富强起来;(3分)所掌握的近代化军队在反侵略战争中没能发挥国防的作用,原因就在于他自己一味妥协退让,极力避战求和,导致中国军队一再战败。(3 分)先后签订《中法新约》和《马》等不平等条约(3分)


反方论据:积极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希望国家富强;(3 分)所创办企业,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对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和解体自然经济起了作用(或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先河,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3 分)所建设的北洋海防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防实力;(3 分)弱国无外交,奉行避战求和方针和签订丧权辱国和约与弱国国情相关,也与慈禧太后的态度分不开,他只是执行者而已,不能一味的怪他。(3 分)


3.答:(1)三次臣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3分)


(2)①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和国家政权性质转换。“一五”计划建设的提前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并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展开经济、政治、教育等制度和观念文化的变革,给一度徘徊的社会主义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被激活的生产力向国人、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现代化的巨大发展潜力。(5分)


(3)孙中山:领导人民推翻封建帝制,积极投身实业救国。毛泽东: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领导人民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恢复了国民经济;实施“一五”计划,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召开一届人大,制订社会主义宪法。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按“一国两制”解决港、澳、台问题等。(或答:创造性地使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接轨;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运行格局;大力推行改革,使中国现代化形成开放的模式等)(5分)


(4)孙中山仿效欧美“走美国的路”,毛泽东“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分)


4.答:19世纪70年代
①法、德、美、俄等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为生产力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科学研究与生产技术迅速结合,奠定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技术基础。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相对和平时期,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④垄断组织以更大适应性推动生产力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
①美国资本的援助使西方各国迅速恢复经济,为50年代后高速发展奠基。
②科技方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广泛应用推动发展。
③二战后,局部战争不断,但却发生在亚非,世界基本保持和平环境,资本主义各国把恢复发展经济放在首位。
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西方各国以空前广度和深度开展起来,为科技革命和生产发展创造条件。
共同特点:科学技术和生产关系的适当调整大大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


5.答:(1)方式:夺取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使其成为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二战后是新殖民主义。
(2)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
特征:东南沿海  濒大江  大河口  腹地较大
(3)特区: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海南岛; 厦门  海南岛
新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4)区别:①旧中国是在列强压迫下,被迫开放,伴随着主权的丧失。现在是维护国家利益基础上,发展经济主动开放。
②旧中国帝国主义开通商口,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外关系不平等。现在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原则,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答:(1)沈括  《梦溪笔谈》


重大成就:东汉张衡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年;祖冲之将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的七位数字,比欧洲早1100多年;唐政府组织编写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发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4分)


(2)a封建制度建立早,是当时社会制度最先进的国家。b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社会相对稳定。


c 国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了古代文化;不断吸收外来文化。d 中国农业、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推动了科技发展。(4分)


(3)a 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变成了“新教”的工具。b 指南针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从而使西欧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c 火药传入欧洲,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三大发明预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4分)


(4)a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阻碍了生产力发展。b 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c 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禁锢了思想,使知识分子不务实际。d 闭关政策阻碍了中西文化的正常交流。


(5)中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滞后的原因:


a 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主权进一步丧失。b 资本主义列强对化商品和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c 清政府政治腐朽,不重视近代科学技术和教育。d 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国内市场狭小。f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技术基础薄弱。


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滞后的原因:


a 二战结束后,中国处于内战时期。


b 帝国主义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


c 新中国建立之初,党的工作重心是恢复经济和巩固政权。


d 长期采用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f 50年代后期,党的主要领导人对形势估计错误,修改中共“八大”的科学论断,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导致“左”的错误在60、70年代进一步发展。(12分)


(6)中国古代的科技建立在手工生产的基础上,基本上是经验的产物,通常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西方的科技与机器大生产密切相连,是科学实验的产物。通常上升到理论高度(2分)


7.答:原因:①北方黄河流域在相当长的时间一直是我国古代政治中心的经济中心,这就使黄海流域人口密度较大,地表资源遭到过度开发,加上黄河流域特有的土质构造,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过大,加上黄河下游地势平坦,形成淤积阻塞河水,黄河经常改道也就不足为怪了。同时,受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北方战乱多的影响及统治者的腐败,使河堤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和修整,也易使黄河因决口而改道。(8分)


②长江流域虽有北方移民不断进入,但总体来看人口密度不大;较大规模的开发时间较晚,使长江流域地表植被的破坏较轻,水土流失情况好于黄河。另外,再加上长江流域不同于黄河流域的地质构造,长江流域众多湖泊可以调节流量和流速,使长江不易出现因泥土淤塞或决口而改道入海的情况。(8)


③启示:环境保护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大事,关系到我们的生死存亡。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大科学技术的含量,不能滥用资源。(2分)


  8.答:相似之处①都是各国在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②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内容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④结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不同之点①背景不同:新经济政策实施前国内外敌人进攻被粉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过时,一些地方发生叛乱;新政前美国遭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阶级矛盾尖锐,经济受损严重;改革开放前,“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国家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工作重心需要转移。②内容不同:苏俄新经济政策侧重于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罗斯福新政侧重于加强政府对国家经济的全面干预;中国的改革开放立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内容涉及农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目标是实现经济体制的改变(市场经济)。③性质不同:列宁是在无产阶级掌握经济命脉条件下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恢复国民经济;罗斯福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前提下,实施缓和矛盾、恢复经济的措施;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依照国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创举。


成效:苏俄生产力发展,工农联盟巩固;美国虽不能遏止危机,但是经济复苏,社会稳定。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显著。


结论:①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③计划经济和市场性经济都不是哪一种意识形态所独有的方式。


9.答(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2分)


   (2)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分)它的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有利于经济恢复。(2)

 

   (3)赎买政策。(2分)


   (4)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2分)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2分)


(5)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分)


10答:(2)核心内容:①人文主义要求摧毁教会的神学世界观,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3分)。②理性主义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并为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一套政治构想。(3分)(或答出追求理性、民主、法制、自由、平等,也给分)③自由主义要求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发展自由资本主义主张自由竞争(2分)。④马克思主义要求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制度(2分)。


(3)背景:是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和发展产生了人文主义、理性主义、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4分)。影响:人文主义、理性主义、自由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6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2)。


(4)维新变法运动倡导兴民权,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制,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2分)辛亥革命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分);新文化运动中民权、平等思想等为前期的指导思想,提倡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3分)。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后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新思潮的主流(2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一大批先进青年先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2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指导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最终走向光明。


——————————————————————

历史课程网:图书频道

http://hist.cersp.com/book/Index.html


 
历史课程网:精品推荐

http://hist.cersp.com/Article/

 

关注:历史课程网12期精彩《全国历史课程研修简报》

http://hist.cersp.com/Article/200709/7438.html


 

欢迎光临“成长沙龙”历史博客群组

http://blog.cersp.com/userlog22/151077/index.shtml


 

素质教育报(历史专刊)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5/153208/index.shtml

 


本网:聂幼犁教授部分作品

http://hist.cersp.com/Article/200711/8482.html

 


本网:赵亚夫教授部分作品

http://hist.cersp.com/Article/200711/8240.html

 


关于北美独立战争引发的求真求实大讨论

http://hist.cersp.com/Remotestudy/recommendsrc/200712/8518.html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