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李代贵:安徽省高中历史
长春历史教学大赛:安徽
长春历史教学大赛:安徽
最新热门    
 
何凌:安庆二中历史教师团队

时间:2009-10-18 17:10:57  来源:何凌
 

对历史充满了温情与敬意

——记安庆二中石爱华老师与她的团队


何凌


 
  
  “当她上第一堂课时,我就喜欢上了她,有一天我终于发现,许多同学之所以喜欢她是因为她有着一颗年轻的心、有飞扬的激情、有独特的视野,她愿意和我们以平等的姿态畅谈学习、生活。”石爱华老师的学生如是说,在她所带的班级中,学生给她的评价都是“优”。她所教班级的历史平均成绩在市级统考中每次都名列前茅;她的学生在高考中还曾多次获得安庆市历史单科最高分。

  “石老师上课总是想方设法的大胆地整合教材,合理地建构课堂,巧妙地创设情境,新颖地设置悬疑,她的课常常是高屋建瓴,大气磅礴,纵横捭阖,妙趣横生!”教学同仁如是说。她的课堂随时随班对所有的老师开放。经常观摩石老师历史课的不仅有本校教师,还有外校教师及大学学生;不仅有本专业的老师,还有其它专业的老师。

  那么是什么使石老师的课堂如此具有吸引力呢?答案在于石老师对历史充满了温情和敬意;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了激情和神圣,她在教中感悟,也在教中享受。“我现在每天都在尽情享受着教书给我带来的乐趣,对每堂课都充满着激情与期待。我会为一堂课的精彩而欣喜若狂,舞之蹈之;也会为一点课堂上的小缺憾而苦苦寻根求源。”石老师自己如是说。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

  二十多年来石老师精心经营着每一堂课,她认为历史是人类精神的故乡,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学好历史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又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因此,她努力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将人文素养教育作为历史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教中研,研中改,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构建了“学生先自学,教师后点拨”的教学模式,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了“趣、实、新、活”的教学风格。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石老师在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大胆整合教材,优化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对于课堂的主导意识,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上《商鞅变法》时,石老师就大胆的整合了教材,将《史记·商君列传》节选作为素材,发放给学生进行探讨,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体味历史,解析历史,并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和文学,信史和野史之间的区别,学会在文学作品中寻找历史的蛛丝马迹,这开辟了历史学习的新途径,将文学和历史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而教师则以高超的人文修养和内涵将二者结合得天衣无缝。

  石老师还善于以“问题”为纽带开展教学,在一个个新颖而饶有趣味的悬疑的引领下激发学生自主的去探寻历史的真谛,体验解决疑难的成就感,感受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在上《戊戌变法的失败》一课导入时,设置疑问:1868年9月,日本16岁的睦仁天皇改元明治,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日本迅速崛起为东方强国、世界大国。30年后的1898年9月,中国27岁的光绪帝被幽禁于瀛台,参与维新变法的六位志士被斩首于北京菜市口,变法措施被取消。中国在灾难的深渊中继续挣扎。19世纪的中国和日本,同样面临内忧外患的命运、同样有锐意改革的年轻统治者、同样有革故鼎新的作为,为什么日本成功而中国失败了呢?以此构建鲜活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完戊戌政变后,又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用慧眼和理性去审视戊戌政变中的袁世凯,袁世凯为什么成不了中国的大久保利?其后,教师话锋一转:假设袁世凯成了中国的大久保利,“倒慈运动”会成功吗?假设中国的“倒慈运动”成功了,戊戌变法会成功吗?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学生思想的闸门被打开了,在中外比较中深入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寻求历史的规律。

  在新课程的实践中,很多教师将活动与探究视为花边点缀,几乎是述而不作或干脆束之高阁,但石老师却以她丰富的学识、独特的教学智慧和多变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开辟了一个又一个开放研究的领域,搭建了一个又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在学习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时,为学生设计了“国际特别法庭———对日本侵华罪行提起公诉”的情境,学生们做得入情入理;在学习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时,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身边”为题要求学生访谈各级人民代表,学生们忙得不亦乐乎;在学习古代商业发展时,以“解读徽商”为题引导学生重构教材,学生们才情飞扬……石老师总是把自己的功力用在事前、魅力藏在幕后,把有限的课堂尽可能地还给学生。

  作为新课程样本校第一批参加新课程的教师,石老师深刻体会到一张铁嘴,一支粉笔、一本书、一纸考纲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教师应依据不同的教材设置不同的情境,带着学生领略历史,教活教材。以前看重分数,现在更看重能力的提高,兴趣的开发、修养的提升、身心的健康。因此,作为历史教师首先自己要“有血有肉”,有激情有感悟,才会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历史,在探究中发现历史,在自主学习中感悟历史,才能让风干的历史复活起来,让安静的课堂精彩起来,让学生的潜能激活起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正是远离了功利的教育,将科学精神、人文关怀深情的纳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将学生的个性之美与课堂的灵动之美完美的结合起来,才使得石老师的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充满了智慧与魅力!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骑绝尘,固然是王者风范,但若能引领大家变成万马奔腾,这便是无私!

  一枝独秀,固然能傲视群芳,但若能引领群芳成就满园春色,这便是大爱!

  石爱华老师便能做到这些,她将自己对教育的一番热忱,对前辈的感激,对学生的关爱都化做一种力量引领二中历史组不断前进。身为教研组长,她努力将学校“以人为本,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内化为教研组的建设和教师的行动理念,积极投身于新课程的研究,身先士卒的去挑战新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以身作则积极学习,将自己的经验与感悟毫无保留的和同组老师分享,鼓励教师的个性发展,促进教师的共同进步。

  近年来,安庆二中历史组屡创佳绩,在安庆这一教育强市中颇具声名。杨春老师夺得全国历史优质课大奖赛一等奖,张莉老师获得历史优质课教学大赛省级一等奖。为此,历史组被评为2006年度安庆市“青年文明号”。令人欣喜的是在石老师的引领下,历史组的老师都能把每一次成功当做新的起点,再接再厉勇攀新高。在2007年的安庆市教坛新星评比中,李晶晶、陆瑜等老师都以优异的成绩当选,李晶晶老师还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安徽省教坛新星”称号。历史组被评为2008年度安庆市“优秀教研组”。而这一切成绩的背后无不凝聚着石老师的心血和汗水。每次大赛前,她总是把老师带到自己的家中,对参赛方案精雕细琢,有时甚至坚持到深夜一、两点。当杨春老师和李晶晶老师需要到外地去参加比赛时,石老师依然义无返顾的陪伴在她们身边,不舍昼夜的和她们一起策划参赛方案,对每一个环节都仔细推敲,还精心照顾她们的饮食起居。杨春老师说:“每一次参加比赛,我都觉得特别有底气,因为我知道有石老师这颗坚实的大树在背后支撑着,再难的课题我也不怕!”当人们问她为什么这么做时,她笑着说:“我的前辈也是这样对我的!现在的青年教师遇上了好时代,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展示,我更愿她们能雏凤清于老凤声!”

  在石老师的引领下,历史组形成了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提高,在反思中共享的良好氛围。从日常工作到重点活动,每位教师都能把自己的奋斗融入到组中。在新课程的实践中,历史组一直坚持“共同学习、提高认识、个别实践、集体反思、再认同、再实践”的方法,将听课、评课经常化、制度化,努力开展有效的教学探索和教研活动,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了团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这样不仅能及时了解教科研的最新动态,为教科研理论提供探讨个案,而且还能将自己的经验和反思在组内交流、进行资源共享,帮助其他老师少走弯路,从而引导教师树立起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这些都为新课改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和理论基础。2006年3月,北师大版新教材调研小组来安庆二中调研时,徐晓晴教授就曾对二中的历史教学进行了高度评价,称安庆二中的历史教学“能适应新课改理念,符合新课改精神和历史课程标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是非常成功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石老师认为,要想跟上时代和新课程的步伐,教师就必须多读书、多学习、多作研究,这样才能形成教学的源头活水,而教师也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石老师的研究往往从教学问题入手,进而研究学生的学法和教师的教法;从身边的历史问题入手,进而捕捉历史的时代性与人文性。针对高中历史科被视为“副科”、“小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普遍缺失的实际,石老师主持了《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的起源、发展及培养的问题研究》市级课题研究,其成果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历史教学》上。当石老师用司马迁的《史记·商君列传》作为教学资源,创新了课堂,收获了精彩后,她及时撰写了教学论文———《用经典开发教材 用情境激活学生》,此文发表在《安庆师院学报》上。有学生对《史记》中的“太史公”含义提出疑问时,石老师没有想当然地敷衍学生,而是多方查阅资料,进行悉心的考证。最后,石老师不仅给了学生满意的答案,还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一篇很有学术性的论文———《“太史公”名义再考》,此文发表在《滁州学院学报》上。安庆二中是一所百年名校,学校处处都有浓缩的历史,一百年前的徐锡麟起义就发生在今天的二中校园内。但今天的人们对徐锡麟起义很淡漠,安庆人对起义的地址也有不同的说法。为此,石老师带领二中历史组,以“徐锡麟安庆起义资料搜集整理”为课题,进行多方面的探究。查阅了大量的地方史文献资料,多次走访安庆师范大学和市图书馆有关这方面研究的专家,还实地考察了一些文物景点,最后收获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石老师所做的学术报告《丹心一点祭余肉,白骨三年死后香———纪念徐锡麟安庆起义一百周年》,在二中师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她所撰写的论文《徐锡麟起义与安庆二中》一文发表在《安庆晚报》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近几年来,石老师有三篇论文获省级一等奖,有六篇论文在省级以上的刊物公开发表,在《安庆二中教研》上发表论文十二篇。她编撰并出版的《发散思维大课堂》一书,也获得了广大师生好评。

  作为安庆二中历史教研组的“大姐大”,石老师不仅自己对教学和科研有着极强的兴趣和干劲,还鼓励全组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继续教育、学科培训和学历教育等方式,向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转变。她要求老师们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讲座,并将自己学习和感悟的新理念、新观点带到研讨活动中,大家共同探讨分析,促进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和教学观念的转变。现在历史组已是二中平均学历最高的教研组,所有成员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有研究生4人。近年来,历史组老师还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了论文三十多篇。

  在石老师的带动下,历史组以科研为依托,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课改为契机,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发展。以教促研、以研促学、以学促教在历史组已经蔚然成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