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最新热门    
 
长春历史教学大赛:安徽声音1

时间:2009-10-18 17:13:38  来源:长春
 

做“学习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

------观摩2007年全国高中历史教学竞赛之悟

 
安徽省滁州市田家炳中学(原第二中学) 

林桂平

由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07年全国高中历史教学竞赛于7月18日在北国边诚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属实验校落下了帷幕。笔者有幸作为我省观摩代表之一,先后聆听了四个小组共15位老师的授课以及专家的点评,可谓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右一为本文作者林桂平)

此次竞赛正值2004年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启动已经三年。截至2006年全国已经有10个省市区步入了课程改革,于是这次竞赛中各位授课老师的内容,既有大纲版的老人教教材,也有新课程的人教、岳麓和人民版教材,可谓多种多样。新课改的理念被不同程度地渗透到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给我们的视觉、听觉产生了不同角度的冲击。对于我个人而言,通过参加此次观摩活动,我更是对我个人以及正在实施的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感悟之一:这次会议给了我一个与学界前沿专家“零距离”、“面对面”直接交流的机会;给了我向全国同行学习的机会。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参加省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的机会很少,特别是全国性的交流活动。尽管近年来笔者曾经在国内多家省级、国家级的中学历史教学类期刊上发表过近百篇教学科研文章,也曾经多次在电话中与一些专家沟通交流过,但是这些往往与事难以全补。在此次观摩竞赛的间隙,我很荣幸地与结识聂幼犁、任世江、魏恤民、黄牧航、嵇成中等课改专家并聆听他们的教诲,也很有幸与广东、山东、江苏等课改前沿地区的同行们就新课程改革的有关问题直接交流,还专门造访了已经在电话中打了四年多交道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的主编任鹏杰先生等等。

同样,这次会议还给了我向全国选手的机会。此次参赛的62名选手由各省市经过层层选拔报上来的,所上的都是经过认真准备、精心雕琢打磨的,可谓个个身怀绝技。15节课听完后,留给我的是长久的思考与回味。就我个人而言,此行观摩的最大收获就是在大密度听课过程中终于找到了从目标和有效性来思考和评价课堂教学设计,特别对我本人的课堂教学与这些“大内高手“相比,存在哪些差距,我已经初步进行而且还要不断持续进行深刻的反思。还记得今年3月13日晚间,中国历史课程网(hist.cersp.com)组织了在线研讨“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从根本上追问什么是有效历史教学”。我认为,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何根据课程标准(以前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设计;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有效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有效教学就是要实现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从上述角度来说,笔者此次所听的15节课中,我认为北京陈经纶中学曹卫东老师的《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海南海口实验中学许敏老师的《古希腊民主政治》、安徽淮北实验高级中学赵剑峰老师的《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广东深圳宝安中学唐云波老师的《文艺复兴》、浙江海宁高级中学朱能老师的《百家争鸣》等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例如唐云波老师主讲的岳麓版《文艺复兴》堪称是“一堂近乎完美的演出”。她从帕瓦罗蒂的将学生的思维引领到驶向那个以自由、浪漫、艺术、文明著称的国度——意大利。接着从“探源文艺复兴”、“ 感受文艺复兴”和“回味文艺复兴”三个方面将教材中原本很零散的内容很好的结合成为一条非常清晰的理解文艺复兴的线索。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注意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完美结合,特别是新课程倡导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最后师生共同对文艺复兴进行了回顾,发表了自己的感悟。浙江海宁高级中学朱能老师被一些同行称为“天才选手”,他的史学专业功底非常扎实,他主讲的人民版《百家争鸣》在策略和技巧的运用以及课堂节奏与语言的组织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来自安徽淮北实验高级中学的赵剑峰老师参赛的人教新课标选修五的《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从“原眺”、“近看”、“纵观”和“透视”四个角度,向与会者展示了辉煌灿烂的徽文化,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渗透到“透视”西递宏村的楹联、木雕的蕴意中,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感悟之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教学创新和矫揉造作之间的关系。

眼下在各类课堂教学评比中,许多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法上力图求新,课堂讨论、辩论赛、角色扮演、法官断案等对中形象化的手段被移植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践证明,采用上述创新教学形式既可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但是如果运用不恰当却会适得其反。

 

此次全国会议上,参赛教师可谓在这方面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例如海口实验中学许敏老师在讲授《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伯利克里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顶峰,设计了一个“情景模拟:伊阿宋的一天”,让学生身临其境,以事说里,使学生通俗易懂地掌握了这一教学重点。但是部分老师在探究教学创新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创新手段与矫揉造作之间几乎一步之遥,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有一位老师在讲授《打开外交新局面》时采用的两个教学创新手法就值得我们借鉴。在讲解有关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时,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如果你是尼克松,如何说服国会的反对派实现中美建交?应该说这个问题可讨论的内容非常广,而且也很具有深度,如果作为课后的一道创新作业还不错,但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个几分钟就让他们来扮演周恩来和尼克松,其结果只能草草收场,而且那位老师非常简单的归结出了一个有关美国未来利益的结论就结束了讨论。还有就是讲解中日建交时,从教学重难点的角度来看,根本就没有必要设计“中国政府为什么要放弃日本对华战争赔款?”的问题,况且这一问题根本无法从所放的视频材料中生成。这样就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还有就是教学创新必须把握住一个度的问题。一般地,每一节课围绕重难点问题设计一两个教学创新就行了,因为我们的每一堂课就只有45分钟,这次比赛后来又压缩为40分钟。在课堂上我们对于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采取探究式教学根本就没有必要,一些基础知识点、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能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

 

 

感悟之三:高中历史教师要驾驭新一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必须做“学习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

2007年已经是新课程改革的第四个年头,随着今年北京、吉林、黑龙江、陕西和湖南的加盟,高中新课改以及覆盖15个省份,占全国的一半左右。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课题就是如何迎接挑战,融入这一场新课程改革。此次比赛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老师上的是新课程内容,还有一些尚未进入课改区的老师也可是使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设计其教学目标、过程等。从专家点评中谈的问题来看,当前中学老师教师在驾驭新课程方面还欠“火候”。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广大教师必须成为“学习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

新课改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教材内容的选取到知识的呈现方式、从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全新的价值理念,这也对中学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的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类文明史发展的基本过程,渗透了文明史观、整体史观和现代化史观,摒弃了传统的阶级斗争史观,通过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展现了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历史遗产,内容更多更广也更深。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适应课改要求还必须更新观念,重新认识学生特点和定位教师职能。社会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使高中学生特点和教师职能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早已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唯一源头,更不是课堂教学的绝对权威。教师可能拥有很多经典的教育方法、也可以忘我地工作;但对差异明显的每一个学生而言,这些不一定都有效。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而不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决定者。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做“学习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