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高考辅导怎样复习图表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材料分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评论型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最新热门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选择题

时间:2009-10-18 17:56:53  来源:佚名
 

高考历史辅导怎样解答选择题

做选择题最基本的要求是掌握好历史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还要熟练掌握解答选择题的方法。
     1.做好选择题的前提是审题,审题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
       (1)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
       (2)被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例1.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
      A.民族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和爱国知识分子
      C.开明地主和爱国知识分子 D.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
     [解析]本题题干中时间、空间是通过事件表达来的,容易确定。答题方向为正向,关键词语是阶级基础。被选项中,A项地主阶级中的顽固派是变法的最大阻力,说它是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这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B、C项中的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即不符合题干的要求。故正确答案为D项。
 例2.(2000全国卷)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农副产品出口不断增长,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不包括
      A.扭转了中国外贸入超的局面
      B.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刺激作用
      C.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D.有利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题干中答题范围限制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的中国,答题方向为逆向,关键词是社会影响。被选项中A项不符合历史史实,(课文明确说明从1865年起,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开始出现逆差)但符合题干要求。B、C、D三项符合历史史实,但不符合题干要求,故答案为A项。
 例3.(2002上海)下列关于19世纪后期科学技术新突破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 无线电通讯实验成功
      C 解决了炼钢脱磷问题    D 内燃机的创制与推广
     [解析]题干中的时间是19世纪后期,答题方向是否定(表述错误),关键词是科学技术新突破。四个选项都是科学技术新突破,其中A项时间不符合,因此选A。
     2.选择题解答方法举例:
       (1)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
       (2)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察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以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3)重点突破法:在审题中确定关键词后,如果对关键词相关的史实了解清楚,那么可不用逐一考虑各选项,而是直接确定正确选项。
       (4)猜测法:如果对各选项认识不清,无法确定正确选项的情况下,可用猜测法。猜测时有以下规律:A 一般情况下,选项如超出课本知识范围或超出大纲范围,则为错误;B 选项不属于历史知识则不选;C 选项内容是课本上的细枝末节,正确的可能性小;D 在所有选择题基本答完的情况下,如有个别题无法确定答案,则大致看一下做好的题目中ABCD的出现概率,将出现概率较小的字母选中;E 凭第六感觉选择。
 例1.(2003上海)北京人遗址中发现许多石块、石片,考古界认为有些是北京人创造的工具,最有力的依据是
      A  数量很大,约有十多万件      B  出土集中,可能有意堆放
      C  形状多样,有些有锋刃        D  便于使用,留有打制痕迹
     [解析]审题可知,问题的时间是原始群居时代,空间是北京地区,关键词语是最有力依据。根据课本知识可制,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石器,而能不能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于是才用重点突破法,直奔主题,确定正确选项为D。
 例2.(2003上海)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进行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A 帝国的彷徨    B 中华的荣耀    C 东方的曙光    D 王朝的振兴
     [解析]题干的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关键词是“全过程”。我们知道,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前期相对强盛,后期落后挨打。题目要求全过程,因此不能只看到明清强盛的一面,而对其衰落和后期的屈辱视而不见。据此可以用排除法,排除BCD四个选项,而选择A。
 例3.(2003上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国召开代号为“公共交通起讫点”的会议,杜鲁门认为它“只是一次炒冷饭,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的会议”。杜鲁门指的是
      A  开罗会议    B 德黑兰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 波茨坦会议
      [解析]时间是二战后期,关键词是“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用筛选法,ABC三项不符合要求,而D项波茨坦会议中,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的精神,符合要求,因此选D。
 例4.(2002上海)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A 鲜卑    B 匈奴    C 羯    D 氐
      [解析]BCD三个选项中的民族不属于高考考试范围,更不属于考试重点范围,因此不予考虑,答案肯定是A。鲜卑族在课本中属于重点掌握范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实行孝文帝改革,通过汉化加速了民族融合,推动了社会进步。只要大约知道鲜卑族的孝文帝改革,此题便可用猜测法答出。
     3.根据掌握的相关历史理论和规律来解答
        (1)主观原因为主,客观原因为辅;经济原因为主,政治、文化、军事等原因次之;深层次原因为主,浅层次原因为次;生产力原因是根源等等。
 例1.(2003上海)遵义会议就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展开了激烈争论,多数与会者认为是由于
      A 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B 红军尚无作战方针
      C 军事指挥严重失误    D 敌军采用碉堡战术
      [解析]首先应了解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决策,因此多数人认为的失败原因肯定是正确的,那么此题其实是问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即关键词。四个选项中,AD属于客观原因,排除。BC两项主观原因中,B项不符合史实,因此选C项。
 例2.“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上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 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 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解析]诗反映的事件是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严重后果即三年经济困难,四个选项都是造成这一灾难的原因,其中BD是客观原因,A尽管属于当政者自身的因素,但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人力无法改变的,因此也是客观原因,只有C是主观原因,因此选C。
        (2)区分本质和现象、深层次和浅层次、决定性和辅助性等
 例3.(2001上海)林肯在竞选中主张解放黑奴,但1861年他却把一位宣布解放黑奴的将军撤职。1862年,他又发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的这种策略变化,表明他在此期间的最高宗旨是
      A 拯救联邦政府,维护国家统一    B 团结黑人奴隶,战胜南方叛军
      C 放弃废奴主张,向奴隶主妥协    D 保护白人利益,坚持种族歧视
     [解析]任何统治者所作所为的实质都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其统治,林肯也不例外,他在黑奴问题上的策略变化,正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统一,即维护统治的完整性,因此选A。
 例4.(2003上海)上世纪80年代末,华沙条约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突出表现在  
      A 社会制度的变化    B 文化观念的变化
      C 国家名称的变化    D 民族构成的变化
     [解析]国家、文化观念、民族构成相对社会制度来讲,都是表面的变化,社会制度由社会主义转向资本主义才是实质,因此选A。
 例5.(2001上海)从1927到1930年上半年,中共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根本措施是
      A 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B 工农武装割据波浪式推向全国
      C 纠正左倾军事冒险计划    D 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当时采取的措施,ABC都是政治或军事措施,D项是经济措施,是决定性的;同时“民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只有获得民众的支持才能赢得胜利,D项措施的采取使中共赢得了占人口多数的中国农民的拥护,是革命战争胜利有了雄厚的群众基础。因此选D。
 例6.(2001上海)1946年6月,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其时世人议论纷纷。下列评论中,哪种议论更符合事实本质?
      A 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B 楚汉相争,成者为王败者寇
      C 五四以来,社会势力演化之必然   D 玩偶皮影之戏,列强之后也
     [解析]近代史上的党派之争,其实质是阶级之争。中共代表的是工人农民利益,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国共内战的爆发就是工农为主的民众和少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间的战争。ABD很明显都不符合,只有选C。另外,我们都知道中共是正义的化身,人民的代表,指责或贬低中共肯定是不对的,从这点,也肯定否定了ABD三个选项。
 例7.(2001上海)19世纪中叶,德国人自上而下地完成了法国人曾经“自下而上干的事”。这个事的实质是
      A 建立地主与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B 为近代化扫除障碍
      C 对外殖民方面取得相当的成功    D 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解析]首先通过审题联系所学知识,得知题干中指的事是德意志统一运动。其次,我们知道实质一般和根本目的相关,德意志统一运动是统治者所为,其根本目的当然是A,因此统一运动的实质也是A。 
       (3)区分根本目的、主要目的和直接目的
 例8.(2001上海)英国干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阻挠德意志统一的相同目的是
      A 阻止革命运动的蔓延    B 乘机扩张领土范围
      C 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    D 转嫁国内社会矛盾
     [解析]此题的关键词是“相同目的”,ABD明显不符合,因为它们只符合其中一国的情况,因此选C;另外,统治者的所作所为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巩固或扩大其统治,这也只有C项符合。
 例9.(2002上海)明太租废丞相、撤行中书省的目的是
      A 健全地方职能    B 厉行思想控制
      C 监视官吏百姓    D 强化君主专制
     [解析]BC明显不符合题意,A项无法解释废丞相的目的,因此选C。另外说明一下,统治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D项也符合这一根本目的。
 例10.鸦片战争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 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B 削弱清朝军队战斗力
      C 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    D 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解析]AB选项属于贩运鸦片的客观后果,不是目的;C项中清政府的禁烟法令是在鸦片泛滥后才颁布的,因此不符合题意;只有D项符合。直接目的一般是就事论事,和史实本身往往同属于一个方面,贩运鸦片和扭转逆差都属于经济方面。
       (4)区分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
       (5)了解全局大于局部、长远大于眼前、内在大于表面、人为因素大于自然因素、质变大于量变等规律
 例11.(2003上海)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A 货币一体化    B 国家一体化    C 经济一体化    D 军队一体化
      [解析]关键词“根本”说明问的是其实是欧盟的实质。BD两项不符合目前欧盟发展的史实,A项从属于C项,是经济联合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选C。
 例12.(2001上海)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A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B 《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C 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   D 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解析]四个选项中,中华民国成立标志着君主专制政体被资产阶级共和国代替,国家政体发生质变,五四运动标志着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革命性质发生质变。而武昌起义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开始,清政府还未推翻,质变尚未完成;《新青年》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封建文化还未被资产阶级新文化代替,同时政治变革决定文化变革。因此应选D。
 例13.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面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 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 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 降低将帅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 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解析]关键词是“全面”,ACD三项都是某一方面的措施,只有B概括了所有措施,因此最全面,答案自然是B。

 

 高考历史辅导之九:怎样区分历史事物的性质和实质(本质)
【方法指导】
     性质是一事物区别它事物的特有属性。实质就是本质,指事物内在的根本属性。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或假象来表现出来的,必须靠辩证思维才能透过现象挖掘到本质;按不同的标准本质可划分成不同的方面;本质经常和目的尤其是根本目的相关。而性质则是比较稳定的,一般由历史事物的阶级属性或社会属性决定。
 【举例说明】
     1.美国内战的性质: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内战的实质: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之间争夺国家权力的战争。
     2.鸦片战争的性质:对英国来说是一场非正义的殖民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的实质:英国为打开中国门户、把中国变成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的掠夺战争。
     3.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的实质;农民对封建暴政和外国侵略的激烈反抗。
     4.1861年俄国改革的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1861年俄国改革的实质:农奴主对农民的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经济实质);农奴主为防止矛盾激化、维持和巩固专制统治的挣扎(政治实质)。
     5.拿破仑法典的性质: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
     拿破仑法典的实质;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6.《权利法案》的性质:英国资产阶级的宪法性文件;
     《权利法案》的实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限制国王权利、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法律文件。
     7.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封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王安石变法的实质:北宋统治者为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一次尝试。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选择题

(续1)  
4.选择题的类型
   根据考察目标的不同,上海历史高考的选择题一般分为知道、理解、应用三种类型。根据笔者对近年来上海高考试卷的研究,选择题大部分考察的是知道和理解,涉及到应用层次的极少,因此下面主要从这两个层次结合三年来上海高考历史试卷的部分选择题为同学们作简要解析。
    (1)知道:即考察考生对某知识点的识记程度,一般只考察的内容只涉及时间、空间、事件、内容、人物、结果等历史史实的基本属性;题干的形式一般不改变情景或只是稍加改变。答这类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中考察的是课本中的什么史实,然后再结合选项选择。
    例1.(2001上海)下列事件中,发生在商朝的是
    A 周公东征    B 盘庚迁殷    C 国人暴动    D 平王东迁
    【解析】题干问的是商朝的事件,关键词是“商朝”,商朝又称“殷商”,因其都城是殷,故正确选项为B。
    例2.(2001上海)下列人物按他们处时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张仲景 扁鹊 孙思邈 李时珍    B 孙思邈 扁鹊 张仲景 李时珍
    C 扁鹊 张仲景 孙思邈 李时珍    D 扁鹊 李时珍 张仲景 孙思邈
    【解析】此题考察的是四个医学家所处的历史时代,即朝代,我们如果掌握了扁鹊在战国时代,张仲景在东汉,孙思邈在唐朝,李时珍在明朝,就不难选出正确的选项C。
    例3.(2001上海)19世纪下半期,沙俄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是通过下列不平等条约实现的
    A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爱珲条约》《堪分西北界约记》
    B 《爱珲条约》《北京条约》《堪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
    C 《天津条约》《南京条约》《爱珲条约》《堪分西北界约记》
    D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堪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
    【解析】此题完全是考察对史实的记忆程度,几个条约中,只有天津条约没有割让给沙俄领土,因此排除ACD,正确答案肯定是B。
    例4.(2001上海)20世纪初,资产阶级领导的以上海为中心的反帝爱国运动是
    A 据俄运动    B 收回路权矿权运动    C 抵制美货运动    D 预备立宪运动
    【解析】此题尽管考察的是基本史实,但史实不清的情况下也可以这样推断:沙俄当时的主要侵略活动在中国东北,故A排除;修路采矿当时大多在西南,故B排除;预备立宪是清政府内部的一场改革自救,与反帝无关,也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故D排除;因此正确答案必然是C,上海作为中国当时受西方影响最大的城市,美国货的销量应该是很大的,抵制美货的中心当然非上海莫属。
    例5.(2002上海)我国境内原始人分布十分广阔,其中活动范围最为接近的是
    A  元谋人、蓝田人    B 元谋人、北京人
    C 北京人、山顶洞人   D 蓝田人、山顶洞人
    【解析】此题考察的是空间概念,我们只要知道选项中几个原始人的大致生活地域,尤其是应该了解山顶洞人也生活在北京,那么就不难选出正确的选项了(C)。
    例6.(2002上海)下列东西方交流的史实,按时间顺序发生在最后的是
    A 郑和率领船队出师西洋,到达西亚和非洲
    B 以“兰学”为名的西洋科学知识传入日本
    C 马可•波罗行记介绍元朝大都的繁华景象
    D 中国“四大发明”经阿拉伯商人传到西方
    【解析】此题考察时间,有一定难度,因为四个事件的时间相距不远,这就要求我们仔细辨别:A是中国明朝前期,B项是日本德川幕府时期,CD两项都是宋元时期,因此首先排除CD;关键是AB两项的选择,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前期,而日本“兰学”是在颁布“锁国令”之后,时间是1639年,相当于明朝后期,故正确选项为B。
    例7.(2002上海)元朝和清朝为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而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A 设置行政机构    B 抵御外国入侵
    C 实行改土归流    D 册封宗教领袖
    【解析】元朝设置了澎湖巡检司,清朝康熙设置了台湾府,都是有效的行政机构,因此选A。
    例8.(2002上海)“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引自毛泽东1927年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赞颂的是
    A 上海工人起义    B 南昌起义    C 湘赣边界起义    D 广州起义
    【解析】此题题干在情景上有所变化,采用了一首词,但其实考察的仍是基本史实。我们只要把词中关键词搞清,就可以作答。通过读词以及结合选项考虑,关键词应该是毛泽东1927年秋收时节领导的一次工农起义,答案自然是C。
    例9.(2003上海)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A 夏人后裔    B 商代逸民    C 周朝百姓    D 少数民族
    【解析】关键词是“殷民”,殷是商朝的代称,故应选B。另外,武庚是商纣王的儿子,进一步说明这里的“殷”是指“商”。
    例10.(2003上海)观察右图,图中的犁耕方式开始于
    A 春秋战国
    B 西汉末年
      C 三国两晋
    D 隋唐时期
    【解析】此题的关键是看图,图中犁耕法的特征是二牛一人,故答案选B。
    例11.(2003上海)从司马迁著《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到刘知几著《史通》阐发历史通识,形成系统理论,我国史学历经
A 100多年    B 300多年    C 800多年    D 1200多年
    【解析】关键是要了解两部史学著作的成书时间,即使我们不知道它们的确切时间也没问题,只要了解《史记》成书于汉武帝时代,《史通》成书于唐初即可。汉武帝时代大约是公元前200多年,唐初大约是公元600多年,两者相距800多年,因此答案是C。
    例12.(2003上海)元朝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外贸和海运事业有了相当的发展,新兴的港口是
    A 广州    B 泉州    C 庆元    D 上海
    【解析】关键词是“新兴”,也即是此前没有的,广州、泉州、庆元(宁波)都是以前就有的老港口,只有上海是新兴港口,故选D。另外,据课本得知,上海也是在元代才建城的,此前还没有上海城,这进一步证明了选D的正确性。
    例13.(2003上海)独立战争胜利两年后,美英签订了《巴黎和约》,美国的地图变为
 
    【解析】关键词是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时的美国领土。据课本得知,美国的前身是英国在大西洋沿岸建立的13块殖民地,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大西洋以西,D项不符合,首先排除;1783年,美国独立时,英国将密西西比河以东划归美国,因此再排除C;只剩下AB两项,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包括佛罗里达,据课本得知佛罗里达是19世纪美国用讹诈方式从西班牙手中购买的,因此应选A。当然,如果对课本上1783年美国独立时的地图很熟的话,就可一下子选出A来。
    例14.(2003上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国召开代号为“公共交通起讫点”的会议,杜鲁门认为它“只是一次炒冷饭,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的会议”。杜鲁门指的是
A  开罗会议    B 德黑兰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 波茨坦会议
    【解析】关键词是“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只有波茨坦会议重申雅尔塔会议的精神,其间发布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因此选D。
    例15.(2003上海)“人们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发展不能满足人们需要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开始于
    A 1949年    B 1956年    C 1966年    D 1978年
    【解析】引号里的内容是1956年中共八大作出的决策,故选B。
    例16.(2003上海)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著作?
    A Li Er    B Zhuang Zhou    C Meng ke    D Xun Kuang
    【解析】关键是理解英文的意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答案自然就是D了。即使理解英文有困难,也可通过英文后的“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舟和水”而推断出正确的选择。
    (2)理解:考察考生对历史史实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及内在联系的掌握程度,考察内容一般为史实的目的、原因、性质、实质、影响等。
    例1.(2001上海)堪称当时世界之最,却加速民不聊生、王朝倾覆的宏大工程,除隋朝大运河外,最为典型的是
    A 都江堰    B 秦长城    C 唐长安    D 明皇宫
    【解析】本题是考察宏大工程对王朝的影响,关键词“王朝倾覆”,符合的选项只有B。
    例2.(2001上海)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 均输法    B 市易法    C 方田均税法    D 青苗法
    【解析】最简便的方法是从题干中的关键词“隐匿田亩、逃避赋税”推断出正确的选项为C。另外,进一步还可从课本中得知反对变法的人主要是大地主、大官僚,四个选项中涉及他们根本利益的必然是土地政策,因此选C。
    例3.(2001上海)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A 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B 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C 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 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解析】关键词“最能体现首开风气”,即过去从未有过的,起码是《齐民要术》中没有的,故应选A。BD两项不符合要求,C项是当今的史实,更不符合要求。
    例4.(2002上海)近代史上,造成东西方经济差距日益拉大,使东方最终从属于西方的基本原因有(1)科学技术水平进步(2)资产阶级革命成功(3)无产阶级革命受挫(4)殖民主义疯狂掠夺
    A (1)(2)(3)    B (2)(3)(4)   
    C (1)(3)(4)    D (1)(2)(4)
    【解析】关键词是“基本原因”,即造成东西方差距的主要原因。从选项中得知,基本原因有三个,故只要排除一个即可。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形成于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即19世纪中叶,当时无产阶级斗争刚刚开始,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因此排除(3),正确选项应为D。(1)(2)(4)都是促进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符合题意。
    例5.(2002上海)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A 新经济政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解析】关键是理解列宁的话,即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前提下,利用资本主义对现有的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这正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故应选A。
    例6.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中国市场向全世界开放,其直接目的是
    A 打入他国在华势力范围,进行自由竞争
    B 阻挠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C 保持中国领土完整,促使它走向近代化
    D 步他国后尘攫取本国势力范围
    【解析】关键词是“直接目的”,直接目的一般和主体处于同一个方面,“门户开放”是经济政策,其直接目的也是经济方面的,故应选A。B属于政治方面的间接目的;C属于客观上可能产生的作用,不是目的;D不符合历史史实。
    例7.(2003上海)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进行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A 帝国的彷徨    B 中华的荣耀    C 东方的曙光    D 王朝的振兴
    【解析】关键词是“全过程”,因此一定要正确理解明清时期的能够概括其全貌的基本情况,看下面四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最符合这个基本情况。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的基本情况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中西差距逐步加大,封建统治者顽固坚持专制统治,最终陷入落后挨打的深渊。只有A项符合,故应选A。在此补充一点,学历史一定要注意把握每个时期的基本特征,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中国古代史每个时期的基本特征都在单元标题上,请同学们务必牢记。
    例8.(2003上海)一位伟人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一事业是指
    A 阻止奥地利的回归    B 戳穿俄罗斯的觊觎
    C 抗击法兰西的入侵    D 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解析】关键词是“进步事业”,下面四个选项似乎都符合这一要求,但B项不符合史实,AC两项从属于D项,故应选D。
    例9.(2003上海)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的外语和科技教育。然而,当时京师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报名入学者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
    A 欧洲列强的干涉    B 顽固势力的反对
    C 洋务官员的无能    D 维新人士的抵制
    【解析】关键词是“主要原因”,ACD显然不符合史实,故选B。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不要教条地理解主观原因为主,客观原因为辅。C尽管是主观方面的因素,但一方面不符合史实,另一方面,凡是人力难以改变的往往是次要因素,如能力、经验、无知、天灾等。
    例10.观察《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的漫画,作者表达的是英国意欲

    A 帮助欧洲大陆的弱小国家 
    B 打破欧洲的均势格局
    C 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
    D同欧洲列强结成联盟
    【解析】该题关键是看懂图片的含义,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就不难作出正确判断。BD两项与图片含义不符,也不符合史实,AC两项既符合史实,也符合图意,但C项是根本目的,A项只是手段,是表面现象,故应选C。
    例11.(2003上海)“伏尔泰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所以伏尔泰也可能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这一推理最可靠的前提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A 有少数抨击英国的君主立宪    B 有少数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
    C 一般都赞颂英国的君主立宪    D 一般都抨击英国的君主立宪
    【解析】关键词是“最可靠的前提”,即法国启蒙思想家对待英国君主立宪的态度是什么。阅读分析材料,可知,只有这些启蒙思想家赞赏英国君主立宪的情况下,才能作出材料里的推测。AC两项和题目的要求接近,但A项的语气是侧重于抨击,与题干不符,只有C项完全符合题意,并且也符合史实。
    例12.(2001上海)下列推论盛行与“文化大革命”时期
     大前提: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小前提:17年来,资本主义正在各个领域全面复辟
     结论:所以,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A 大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与结论错误
    C 小前提正确,大前提与结论错误    D 大小前提与结论都是错误的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按先后顺序,分别看看大小前提和结论是否符合史实,是否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可以很容易地选出正确答案D来。通常情况下解答此类题的简便方法是,孤立地判断每一部分对错即可。

    根据题干材料的不同,选择题还可分为:直接问答(情景不作改动或稍做改动)、文字材料选择题、图片材料选择题、情景类选择题、双语材料选择题、逻辑关系选择题、复合材料选择题等许多种,限于篇幅,这里不再一一例举和分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