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材料分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评论型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最新热门    
 
高考辅导怎样复习图表型材料题

时间:2009-10-18 17:56:54  来源:杭志明
 

杭志明:高考辅导怎样复习图表型材料题 
 
 
    在经济史的复习中,由于经济史所涉及的知识点多面又广,且纵向横向联系密切,因此有些经济史在专题或单元复习中很难以文字的形式从宏观和微观上直观反映一个阶段经济发展变化趋势。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历次高考来看,经济史材料题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并呈现出由单一文字型向图表、曲线型及混合型趋势发展。例如:1994年明朝耕地、人口、粮食的变化;1996年大生产;1998年战后日本教育、科技和经济发展;1999年我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2000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2001年台湾与日本经济关系等。此类题型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规定:“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能初步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正确换算历史公元年代,识别和使用图表等技能,具备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能力,可见,图表型材料题的出现是教学大纲的要求,都提出了对学生驾驭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要求,而经济类图表型材料题在这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那么,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图表型材料题具有的强大优势。从题型表现的形式来看,简明、直观;从题目涉及的内容来看,包含的信息量大,且阅读量小,可塑性强,能简明反映出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经济发展变化态势;从题问的设置来看,有利于知识点的整合,便于有层次的设置问题,可操作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培养学生能力来看,是多种能力的载体和平台,如:观察能力、知识的迁移转换能力、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从教学效果来看,数字、表格、曲线等“特殊符号”在历史教学中的出现,使学生耳目一新,能起到增强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求知欲望的效果。
 

   但是,对文科学生而言,他们习惯了文字分析和表达,形成了单一的文科思维模式,对数字语言在历史学科中的出现反应迟缓,主要表现在:不会分段或整体分析数据的变化;不能准确完整地从图表中提取有效的数字信息;不会把信息转换成课本知识;不会使用专用的经济术语来表达;缺乏综合思维能力等等。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培养莫过于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学习总是要通过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对“从外到内”的输入信息进行加工,以一种易于掌握的形式加以储存。也就是说,学生能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最有效的旧知识来吸纳新知识,即找到新旧知识的“媒介”。在经济历史材料中就是表现为找到材料信息和书本知识的结合点,这一过程包含了信息的提取、信息的转换,信息的整合三个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分析处理此类题型的最基本的方法。
 

   信息的提取(会看)能有效提取材料的信息,如对表格进行纵向或横向分析数据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在数据的边上做好相应的符号(“”“”)。如鸦片战争后的中英贸易表分析1840年—1852年贸易额变化趋势及原因(单位:万英镑)

    分析:从分段来看,1842年—1845年“”、1845—1850年“”、1850—1851年“”、1851—1852年“”;从整体来看:1842—1852年“”,原因:自然经济的特点、政局、政策、购买力等角度考虑。
   

又如19世纪下半叶的中外贸易变化趋势及原因(单位:百万海关银):

    分析:1864—1890年无论洋货进口净值还是国货出口净值都呈“”,说明中国日益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对曲线要密切观察其走向,曲线的最高点、最低点、交叉点等特殊的点;曲线的阶段性和整体性变化趋势等。也可根据所设置的问题去寻找相应的数据或曲线段。如根据曲线变化判断我国近代的五种经济结构的名称:

    分析:可以从起始年份或年及最高点、最低点、结束的年份来判断依次为:A.封建经济B.洋务经济C.外国资本主义经济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E.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信息的转换(会换)材料中任何数据、曲线的变化都是以特定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为依托。因此,要把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与课本知识挂钩,转化成历史语言。如根据曲线变化,判断图中ABC三个国家名称,并分析在二战前后经济变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或历史格局产生的影响。

    分析:可从二战前的经济状况来区分A是美国(依据:没有出现负的经济指数),可从交叉点判断B、C交叉点后B的经济指数大于C,则B是日本,C是联邦德国(依据:5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1955年日本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

    信息的整合(会合)根据所提供的问题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把信息、书本知识、问题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整理成相应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经济类材料题往往可以整合成影响经济变化的因素(生产力是否进步、政局的动荡或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和影响(制度、社会关系、思想文化的变化等)两大模块。如根据图表回答:1958—1960年、1960—1961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发展的趋势各是什么?并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分析:(1)1958—1960年呈现“”因素: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大跃进导致工业迅速增长;(2)1960—1961年呈现“”因素:苏联撕毁经济合作协议;“左”倾错误;党中央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随着2005年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更激励我们不断创新,探索全新的教学理念,以适应历史教学发展的新要求。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