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孙梅:乌市高中历史2班
本网:祝贺“成长沙龙”
佚名:乌克兰的“人起源
最新热门    
 
祝贺:乌鲁木齐历史教育博客开通

时间:2009-10-18 17:13:24  来源:乌鲁木齐
 


热烈祝贺“乌鲁木齐历史教师研修平台”在历史课程网开通

主持人:孙梅老师

http://blog.cersp.com/userlog22/143266/index.shtml

 


司马芳老师的获奖课教案:外交事业发发展和国防建设成就

 

(一)、 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经过和影响、通过探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两国的战略利益出发,认识中美关系的改善是双方的共同要求,由此提升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既一个国家外交政策、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中美、中日关系改善对中国及世界的意义;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依据和主要内涵;探究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在师生对话中,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通过文字和图片材料创设课堂情境,帮助学生重温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问题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在探讨的过程增强合作意识及分析、概括历史问题,联系现实客观辨证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中国外交成就的讲述,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拓进取,认识中国外交政策在不断走向成熟;同时,通过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内涵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外交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地区稳定,谋求共同发展,增进彼此合作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在21世纪中国外交任重道远,必将走向新的辉煌.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中美关系的改善是重点。。中美两国改善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推动了日本、西欧各国和其它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发展。从而,大大缓和了国际形势,有利于世界和平。(2)本节内容的另一重点是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是党中央科学地分析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外交工作实践,不断充实和完善的结果,是适应国内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形势发展变化需要而制定的。

2.难点分析:中美关系的改善是本节难点。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长期奉行敌视中国的政策,给中国外交造成极为不利的局面。70年代初,中美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出乎当时人们意料。要从当时复杂微妙的国际形势,中美两国各自的战略考虑和自身利益的需要去分析。

 

课堂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外交事务彰显一个国家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占有的地位,没有外交,国家就会走向封闭,就无法与别的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的交流.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也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在世界别的国家眼中的形象和地位,在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亮相于世界舞台的日内瓦会议上(投影展示图片“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了英国外相艾登的设想:与周恩来相识,彼此握手致意。如今中国外交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地区稳定,谋求共同发展,增进彼此合作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杜勒斯已无法感同身受(投影展示图片“2007年朝核六方会谈”、“2006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07年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下面我们共同走上中国的外交舞台,来领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的风采。

(投影展示本节课标题:第十章第二节 外交事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成就(一)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师讲述: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的外交也拨云见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一、 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投影展示以上文字)

成就之一是(投影展示图片“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的票通过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联合国的总部前第一次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投影展示以上文字)

教师讲述: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按国际法惯例,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资格也顺理成章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替,但中国政府却为此进行了长达22年的努力和斗争,直到1971年第26届联大彻底解决了此问题。

引导学生看课文P139页小字内容,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主要阻力是什么?

学生回答:美国的阻挠。

问题(2):从一开始的“时机不成熟”为由到60年代的“作为重要问题”讨论,1971年美国又提出了什么方案来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学生回答:双重代表权方案。

问题(3):中国政府的态度如何?学生回答:拒绝。说明了什么?如学生对此问题的回答有困难,可先问: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的实质是什么?学生可回答出是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由此中国政府的态度表明了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在原则问题上毫不动摇。

教师讲述:在中国恢复合法席位的斗争中,既存在美国等一些大国的阻挠,也有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大力支持。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在76张赞成票中有53张票来自亚、非、拉国家。当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消息传导国内时,正值尼克松总统的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欲结束二次访华前往机场

,为免使客人过于难堪,周总理在为基辛格送行并未提及,只是悄悄告诉了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在去机场的路上,乔冠华故意问基辛格:“现在联合国大会正就恢复中国席位问题进行表决,博士,您看此次联大中国能恢复席位吗?”基辛格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我估计你们今年还进不了联大,估计明年还差不多,等尼克松总统访华后,你们就能进去了”。飞机刚起飞,基辛格就收到联大表决结果的消息。乔冠华随后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出席26届联大,当记者问及他的感想时(投影展示图片”乔冠华在26届联大”),他发出爽朗的大笑,西方媒体称他的笑感染了整个世界。

提出问题(4):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投影展示此问题,学生进行同桌间的交流探讨,时间为2分钟,教师进入学生中,聆听学生的看法并适时加以点拨)

师:现在展示你们思考讨论的成果

学生甲:我们的国际地位提高了。

学生乙:我们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和斗争。

当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时,教师及时设计一些较小且容易回答的问题以启发学生,帮助学生由浅入深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

如教师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斗争是孤立无援的吗?

学生回答:不是(因为有前面教师讲述的铺垫,学生能立刻回答出不是)。

师问:得到了哪些力量的支持?

学生回答: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师问:他们的提案能被通过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说明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加强了。

师:由此,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师继续问:支持源于信任,我们赢得亚非国家的信任是在哪一次会议上?学生回答:亚非会议或万隆会议。

师问:为什么?

学生回答: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师:“求同存异”方针是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扬与光大,所以我们能够恢复席位还因为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师继续问:联合国成立之处操控在哪个国家手中?

学生回答:美国。

师:以前美国阻挠能够成功,然而这一次美国的方案未被讨论即被废置,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美国的霸权地位衰落了。

 

 

将师生共同讨论的结果进行小结:

(1)       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2)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       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4)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长期的努力和斗争  (投影展示以上结论)

教师总结这一恢复的意义: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使联合国有了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的真正代表,使联合国真正有了普遍性,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性组织。而中国也以联合国为平台,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制定国际规则,努力化解危机,树立起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过渡:重返联合国的中国又迎来了一次虽是迟来的但却足以改变世界的握手,这张盖以握手邮戳的中国首枚“外交封”见证了冰封二十多年的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投影展示此枚“外交封”)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  中美关系回顾(1949——60年代)

提出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处,美国采取了怎样的对华政策?(这个问题涉及上节课内容,学生可能遗忘,投影展示图片“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图”学生可从图中受到启发)

学生回答: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

提出问题: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又采取了怎样的对华政策?

学生回答:一是利用台湾问题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二是发动侵越战争,威胁中国的南部边境。

师:(投影展示图片“中国领空被击落的美国无人侦察机”)这架在中国领空被击落的美国无人侦察机也说明了在整个60年代中美关系依旧处在敌对状态。但是进入70年代改善中美关系却成为了双方的共同要求。

(2)改善中美关系是双方的共同要求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138页小字内容和尼克松的讲话,将学生分为两大组,分别代表美国和中国来分析改善与对方关系的要求是什么?

学生回答:

代表美国方面:(1)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2)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所处的守势地位。(这两点学生从课文小字内容中可较容易的获取到,对于第(3)点“美国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学生可能想不到,这时可向学生提供以下资料:尼克松竞选总统时曾许诺“他要体面地结束越南战争”,尼克松一个当记者的女儿在一本书中写到“我爸爸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要想体面的结束越南战争,必须和中国人或苏联人打交道”,从材料中学生受到启发,便可答出第(3)点了。

代表中国方面:(1)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2)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教师补充:中苏关系50年代末开始恶化,六七十年代持续恶化)。(3)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

提出问题:由此可见,中美要求改善关系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和提升: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与当时复杂微妙的国际关系、中美两国各自的战略考虑密切相关,政治制度的差异让我们疏远,共同的国家利益使我们走近,所以决定国家关系亲疏冷热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这也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点。(投影展示下列文字“外交政策的根本点——国家利益”)

师:下面我们通过一组经典的老照片来重温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一些不寻常的大事。

(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投影依次展示下列图片①“乒乓外交”、②“基辛格秘密访华”、③“尼克松访华”、④“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⑤“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⑥“邓小平访美”)。随图片的展示,教师可针对图片提出相应的问题或作必要的说明

①“乒乓外交”

如学生能够根据图片立刻说出“乒乓外交”,则进一步问到:“乒乓外交”对改善中美关系有何意义?使学生认识“乒乓外交”以“小球转动大球”,它开启了中美交往的大门。如学生对图片感到好奇,教师则及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这是中美之间的乒乓球比赛,但它绝非一场普通的体育竞技场上的运动,它促成了一项伟大的外交成就的取得,这就是中美关系史上被誉为佳话的“乒乓外交”,随后大球开始转动起来。

②“基辛格访华”教师说明他的访华是为尼克松访华作必要的准备。

③“尼克松访华”在图片展示出来后,教师先问学生:“从这幅图片中,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氛围?”学生回答:和平、友好、温馨。师:这就是访问社会主义中国的第一位美国总统尼克松,为了这一刻的到来,在飞机上他曾六次对随行说:“在我下飞机时别跟着我,我和周恩来握手的镜头要让全世界看的更加清楚。”多年以后,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到“我们的双手想握,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师问: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开始了?学生回答: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时代。师继续问:这个时代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学生回答:《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

④《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标志着二十多年中美对抗的结束和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

⑤〈〈中美建交公报〉〉因课本未提到1978年的〈〈中美建交公报〉〉,教师需作必要的说明:在建交公报中,美国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宣布于1979年1月1日双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交后首位访美的中国国家领导人是邓小平。

 

过渡:外交上长期紧跟美国的日本,在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的“越顶外交”中受到极大冲击,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中国(投影展示图片“田中角荣访华”)

3、中日邦交正常化

教师讲述:田中角荣临行前,曾担忧地对女儿真纪子说:“虽然今天天气很晴朗,但是到中国去不知会发生什么事情”。然而中国政府本着开诚布公,以和为贵的立场消除了日方的疑虑和担心,一如外面晴朗的天气田中角荣的心也豁然了。中日双方签署了,随后,两国政府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双方决定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宣布即日起建立外交关系。(2)1973年初,中日两国互派大使。这样,日本抢在美国之前,宣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提出问题: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中国及世界有何意义?引导学生从打破僵局,改善中国的外交环境,中国外交进入新的领域,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等方面认识对中国的意义,同时认识到中、美、日同为大国,它们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稳定。

 

过渡: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对我们在国际舞台上最忠实的朋友——广大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1972年毛泽东在接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三个世界”的战略构想(投影展示“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

 

 

4.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

提出问题:根据毛泽东三个世界的划分,中国属于第几世界?

学生回答:第三世界。

教师讲述:毛泽东“三个世界”的战略构想有利于亚、非、拉国家联合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团结和合作、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小结并提出问题:我们共同学习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所取得的成就(投影展示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所取得的四项成就),从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到70年代的打破僵局、从二战后风云人物云集的日内瓦到联合国上的开怀大笑,从美丽的山城万隆到“第三世界”,中国的外交领域有何变化?

学生回答:更加宽广,更加开阔。

师: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国际地位提高了,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认识这也说明了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断走向成熟,由此过渡到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江则民为核心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精心设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蓝图的同时,准确把握时代主题与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结合新的外交实践,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的外交思想,对外交政策作了相应的调整。

二、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投影展示以上文字)

提出问题(1)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国际形势和国内建设

提出问题(2)这一时期的国际形势有何特点?

引导学生从美苏争霸的态势、西欧、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显现、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来分析这一时期国际形势的特点。

提出问题(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什么方面?

学生回答:经济建设上。

教师讲述:国内的经济建设要求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做保证。下面我们通过一组材料来分析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内涵。

(投影展示材料一:邓小平说:“我们提出维护世界和平不是在讲空话,是基于我们自己的需要,当然也符合世界人民的需要,特别是第三世界人民的需要。因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对外政策的纲领”。材料由学生阅读)

师问:这段材料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学生回答:维护世界和平。

师问:维护世界和平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益处?

学生回答: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师补充:也是希望世界各国都能充分享有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良好的国际条件。邓小平基于和平和战争因素的冷静分析而作出的这一历史性决策成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从中国自身的发展来看,我们也将维护世界和平的诚意和积极性展现于世界。

(投影展示材料二:邓小平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材料仍由学生阅读)

师问:这段材料重点强调了什么?

学生回答:是独立自主。此时教师及时点拨:独立自主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就确定下来的外交政策。这样学生会领悟:材料强调的是不结盟。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实行不结盟政策?

此问题学生不可能立刻作答,教师及时进行启发:假如中国和美国结盟,那么,中国就要对美国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军事上的,这会有何弊端?

学生回答:就会受制于美国。

师:所以不结盟对我国自身的发展有何益处?

学生回答:能使我们保持独立自主。

师:对,这符合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另一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如果同任何国家结盟,就会影响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不利于世界形势的稳定,所以,不结盟对世界的发展有何益处?

学生回答: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师: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外交走向了全方位的外交时代。

(投影展示材料三: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图片)

师问:从图片中同学们可获得什么信息?

如学生对图片的解读有困难,教师及时进行点拨:这一组图片反映了三代国家领导人会见国际友人,从图上看,国际友人有何共同点?

学生回答:他们都是黑人。

师问:大多数的来自哪里?

学生回答:非洲。

师问:在毛泽东“三个世界”的战略构想中,非洲属于第几世界?

学生回答:第三世界。

师问:所以这组图片体现了中国外交的什么思想?

学生回答: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教师讲述:这是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也是对毛泽东“三个世界”战略构想的继承和发展。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但中国不改初衷,仍热忱地与第三世界国家开展紧密的经贸合作和往来,中国的这种外交取向,秉承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平等待人的传统文化,也展现了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开明、开放的精神风貌。

(投影展示材料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图片)

师问:从这幅图中,同学们可提取到什么信息?

看学生能否从图片下方的说明文字“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提取到有效信息,如不能,教师稍做点拨,强调边境地区,这样学生受到启发,便能得出“与周边国家开展睦邻友好关系”。

教师讲述:这是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在中国的积极推动和周边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包容、平等和渐进的地区合作意识日益增强,开放、健康和互利的合作局面正在中国周边形成。

教师讲述:外交是开启通往世界的钥匙,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新时期我们彻底结束了封闭状态,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并已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教师对新时期对外政策调整的内涵作一小结:新时期,中国的对外政策凸显了和平、发展、合作的理念,这是对当今时代主题的准确把握,体现了国家领导人的与时俱进、高瞻远瞩。爱好和平、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在对外交往中崇尚亲仁善邻、主张和而不同、追求普遍和谐,具有五千年厚重悠远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外交取之不尽的智慧源泉。调整之后的中国外交政策更加完善,形式更加多样,策略更加灵活、务实,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外交风格。因此中国外交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也更加突出了。

提出问题:学习了本课的内容,结合你的所见所闻,谈一谈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投影展示“问题探究: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组织学生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和探讨,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教师深入学生之中,既检查学生交流情况,也可参与学生的讨论,时间为2分钟)

听取学生代表发言,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或赞扬,学生可能会说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教师鼓励学生说出具体的外交成就,教师可做适当的点拨如: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取得2008北京奥运会申办权;加入世贸组织;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积极斡旋朝核问题;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伊核问题、黎以冲突;与大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等。学生发言时间为2—3分钟,依最后所剩时间而定。

教师作最后的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投影展示本课小结),从70年代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开拓禁区、运筹帷幄,进入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成就顺势调整,体现了中国外交将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结合,强调合作共赢,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的“和谐世界”新理念。从困境中的抉择到实践中的辉煌,中国外交经历艰辛也充满智慧,在21世纪,大国将继续深刻调整,多极化趋势将进一步发展,人类仍面临许多严峻挑战,中国外交任重道远,大有可为,中国将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而积极的作用,让我们共同祝愿中国外交走向新的辉煌。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

1.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美国乒乓球队首次访问中国

B.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C.<<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定

D.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2.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决议使用恢复一词的原因是

(1)  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 

(2)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剥夺

(4)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A.(1)(2)(3)    B.(1)(2)(4)   C.(1)(3)(4)    D.(2)(3)(4)

3.邓小平说:“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这句话的准确含义是

A.中国只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        B.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第三世界

C.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D.永远不要忘记中国曾经属于第三世界

                

4.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

A.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B.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

C.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D.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