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郝夏琴:历史提问应注意
刘志琴:史学,智慧大成
成立任俊琴图说历史工作
任俊琴图说历史工作事历
最新热门    
 
任俊琴:教材中“封建”一词应如何理解

时间:2009-10-18 17:21:13  来源:任俊琴
 

 

任俊琴

岳麓版教材(必修I)中“封建”一词应如何理解  
 

作者按:该文是一个具有学术争议的文章,先后在《中学历史教学》等寻求发表未果。恳请有能力的老师给个方便。

今年(写于2004年)秋季,高中课程改革已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展开。据悉,明年将有十几个省区加入高中课改实验。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力度很大。教育部颁布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完全不同于以往《教学大纲》的形式和要求。已经在四省区实验使用的四种版本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也各具特色,体例、写法都有不同之处。 岳麓版教材(必修I)与以往教材明显不同的是,该教材努力淡化五种社会形态的提法,不再以根据西欧历史提出的五种社会形态顺序发展理论为指导。但百密一疏,在教材叙述的个别地方,岳麓版教材(必修I)还是不可避免地使用了“封建”的字眼:有些是引用史料使然,有些则是其他的原因所在。那么对于教材中“封建”一词,究竟应如何解释?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细揪起来又并不简单。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长期以来,中国史学界所用的“封建”一词与西欧的“封建”是不完全一样的。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我们才可能继续讨论岳麓版教材(必修I)中的“封建”一词,否则无从谈起。

中国的“封建”一词,最早原来是一种政治制度。君主把土地分给宗室和功臣,让他们在土地上建国,即我们今天说的分封制。我国从周代开始这种制度,其后有些朝代也曾推行。在这一点上,与西欧的封建倒是有些相似。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所解释“封建主义”:一种以土地占有制和人身关系为基础的关于权利和义务的社会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封臣以领地的形式从领主手中获得土地。封臣要为领主尽一定的义务,并且必须向领主效忠。

 而后,中国的“封建”一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是一种社会制度,而变成了一种社会形态。这多半是受马克思主义甚至是斯大林五种社会形态学说的影响。于是,封建社会、封建主义、封建割据应运而生。“封建”成了我国古代社会自战国以降的延续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社会。这里的“封建”不再是西欧的“封建”。即使那些说“封建社会”的学者,也从来不会认为,在这个阶段,依旧有周时的“逢邦建国”了。

依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对 岳麓版教材(必修I)中15处提及“封建”字眼的章节予以划分,大致上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政治制度上的“封建”,这里包括中国的周代和这个西欧的中世纪中提及的“封建”:

第一处在《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一节中:“武王灭商后,把商王的直属地区划分为几个部分。……为了把周王朝的统治深入到所控制的地区,周公总结商代的教训,修改了传统的内外服制度,开始大规模实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度。”( 岳麓版教材(必修I),第9页)同时,在这一节中提到的“封邦建国”、“分封”等词,也与“封建”一词的含义相同;

第二处在《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节的“阅读与思考”中(同上,第17页)。一是引用了柳宗元《封建论》中的部分段落;另一个材料是出自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明确表明“封建”指分封;

第三处是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节的“解析与探究”中引用《斯大林文集》535页上的一段话(同上,第22页):“如果不摆脱封建割据和诸侯纷争的状态,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指望保持自己的独立和真正发展经济和文化。……”

 

 

对于这一出处,笔者多讲一点,五种社会形态的学说,据有些学者考证,正是源出于苏联理论界或斯大林。从这一点出发,实应该把其归为社会制度上的封建,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封建割据的局面,只有在实行“封建”的制度下才可以产生,因此,笔者以为,把其放在社会制度一边,似乎更合适一些。

第四处是在《渐进的制度创新》一节中:“英国议会则坚持《大宪章》积极要求限制王权。……经过几个世纪的风云,《大宪章》里的封建贵族权利逐步演化成普通的宪法权利”(同上,第52页)。这里的“封建”存在于欧洲的中世纪,因此在含义上归于社会制度的“封建”与其类似的还有:“18世纪,法国处在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之下。”(61页);“在欧洲封建统治者眼里,拿破仑始终是一个扩散‘1789年瘟疫’的‘爆发户’”(63页);“自14世纪中叶以来,德意志虽名义上依然号称神圣罗马帝国,实则陷入封建割据状态”,“18实际末,德国进步人士就提出统一的主张,到19世纪中期,德国的经济基本上连成一体,封建割据成为德国发展的障碍”“统一不仅解决了德意志的民族问题,也是一场结束封建割据的革命,……”(66页)和“改革后,俄国”的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封建残余依然存在……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107页)等。

另一类是社会制度上的“封建”,单指中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和后来的半封建社会的“封建”:

第五处是在《辛亥革命》一节中引用毛泽东同志的一段话:“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87页)大体上与之相似的还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蒋介石专制独裁政权,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12页);“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94页);“在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二大’上,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军阀”;“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制定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123页)及本节“知识链接”中提及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封建”一词的滥用已经久已! 岳麓版教材为我们开了一个好头,是该做一个了断的时候了。乘着教材改革的春风,打破五种社会形态学说的框架,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历史体系。不再把“封建”一词两用或者是多用。外国学者在研究中国的传统社会时,也弃“封建”一词。我们又何尝不能恢复“封建”的本来面目呢?名不副实,只能乱人视听。“封建”,就是封邦建国:自商周以来,王者封土地于诸侯,诸侯则于封地之中建立邦国。传统意义上的“封建”所指与今之所谓“封建”社会根本不是一回事。用李慎之先生的话来讲,中国的传统社会,应该以它最突出的标志命名,即皇权主义社会,英文就叫emperorism,以与世界上现在已经用熟了的帝国主义imperialism相区别。


http://blog.cersp.com/userlog2/65717/archives/2007/488694.shtml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